[发明专利]南方松树丛芽诱导及继代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8544.3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9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幼媚;姚瑞玲;蔡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邹超贤 |
地址: | 530002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南方 松树 诱导 培养 方法 | ||
1.一种南方松树丛芽诱导及继代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植体选择与处理、丛生芽诱导、丛生芽伸长、继代芽培养,获得规模化组织培养南方松树继代芽,其操作步骤如下:
(1)外植体选择与处理:将松树种子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种子萌发,然后截取带0.5 cm长下胚轴的无菌苗顶芽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2)丛生芽诱导:将无菌外植体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中进行丛芽诱导,培养周期:20-26 d,培养温度:24±1℃,光照培养时间:0-16 h,光照强度:0-2000 lx,获得丛生芽;
(3)丛生芽伸长:将诱导出的丛生芽在伸长培养基中进行伸长培养,培养周期:14-28 d,培养温度:24±1℃,光照培养时间:16 h,光照强度:1500-2000 lx,获得丛生伸长芽;
(4)继代芽培养:将单个切下伸长芽的顶芽接种到继代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周期:14-21 d,培养温度:24±1℃,光照培养时间:16 h,光照强度:1500-2000 lx,获得继代芽Ⅰ;将继代芽Ⅰ重复步骤(3)进行伸长,单个切下伸长的继代芽Ⅰ并分成顶芽和带侧芽芽段,然后在步骤(4)继代增殖培养基中继续增殖获得继代芽Ⅱ,将继代芽Ⅱ再重复步骤(3)和步骤(4),获得新的增殖继代芽;重复循环步骤(3)和(4),从而实现规模化增殖继代组培南方松树继代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松树丛芽诱导及继代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继代芽Ⅰ是选用单个切下无水渍样、无玻璃化现象、生长活力旺盛的丛生伸长芽的2 cm长顶芽进行增殖而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松树丛芽诱导及继代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继代芽Ⅱ是选用继代增殖芽继代芽Ⅰ进行伸长至3-5 cm,并分成2 cm长顶芽及1 cm长带侧芽芽段进行继代增殖而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松树丛芽诱导及继代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继代芽培养是重复循环继代芽增殖、丛生芽伸长过程,进行N次培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松树丛芽诱导及继代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6-BA 2.5-4.0 mg·L-1+NAA 0.05-0.1 mg·L-1+蔗糖30000 mg·L-1+琼脂3500 mg·L-1+水解酪蛋白500 mg·L-1,pH值为5.6-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松树丛芽诱导及继代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长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NAA 0.25-0.4 mg·L-1或活性炭3000-5000 mg·L-1+蔗糖30000 mg·L-1+琼脂3500 mg·L-1,pH值为5.6-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松树丛芽诱导及继代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6-BA 1.0-3.0 mg·L-1+KT 0-1.0 mg·L-1+NAA 0-0.3 mg·L-1+蔗糖30000 mg·L-1+琼脂3500 mg·L-1,pH值为5.6-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松树丛芽诱导及继代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良MS培养基的基本组成为:KNO3 1650 mg·L-1;NH4NO3 600 mg·L-1;CaCl2·2H2O 260 mg·L-1;MgSO4·7H2O 370 mg·L-1;Ca(NO3)2·4H2O 400 mg·L-1;KH2PO4 170 mg·L-1;MnSO4·H2O 22.3 mg·L-1;ZnSO4·7H2O 8.6 mg·L-1;CuSO4·5H2O 0.025 mg·L-1;H3BO3 6.2 mg·L-1;Na2MoO4·2H2O 0.025 mg·L-1;KI 0.83 mg·L-1;CoCl2·6H2O 0.025 mg·L-1;维生素B1 1.0 mg·L-1;维生素B6 0.5 mg·L-1;烟酸 0.5 mg·L-1;甘氨酸 2.0 mg·L-1;肌醇 200 mg·L-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854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硅型导热垫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植物提取物的瞬透生肌水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