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冗余结构静态随机存储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0004.9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6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潘立阳;刘雪梅;伍冬;陈虹;麦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G11C11/413 | 分类号: | G11C11/4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冗余 结构 静态 随机 存储 单元 | ||
1.一种冗余结构静态随机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门管NG1a、第二门管NG1b、第三门管NG2a、第四门管NG2b、第一下拉管N1a、第二下拉管N1b、第三下拉管N2a、第四下拉管N2b、第一上拉管P1a、第二上拉管P1b、第三上拉管P2a、第四上拉管P2b、第一负载管ND1a、第二负载管ND1b、第三负载管ND2a以及第四负载管ND2b,其中:
第一门管NG1a、第二门管NG1b栅极受字线WL控制,漏极与位线BL相连,第一门管NG1a源极与第一下拉管N1a漏极相连,第二门管NG1b源极与第二下拉管N1b漏极相连;
第三门管NG2a、第四门管NG2b栅极受字线WL控制,漏极与互补位线BLn相连,第三门管NG2a管源极与第三下拉管N2a漏极相连,第四门管NG2b管源极与第四下拉管N2b漏极相连;
第一下拉管N1a、第二下拉管N1b栅极分别与第二上拉管P1b、第一上拉管P1a栅极相连,第一下拉管N1a漏极与第三下拉管N2a栅极相连,第二下拉管N1b漏极与第四下拉管N2b栅极相连,源极与动态电压VSSI相连;
第三下拉管N2a、第四下拉管N2b栅极分别与第四上拉管P2b、第三上拉管P2a栅极相连,第三下拉管N2a漏极与第一下拉管N1a栅极相连,第四下拉管N2b漏极与第二下拉管N1b栅极相连,源极与动态电压VSSI相连;
第一上拉管P1a、第二上拉管P1b栅极分别与下第二下拉管N1b、第一下拉管N1a栅极相连,第一上拉管P1a漏极与第一负载管ND1a漏极相连,第二上拉管P1b漏极与负载管第二负载管ND1b漏极相连,源极受动态电压VDDI控制;
第三上拉管P2a、第四上拉管P2b栅极分别与第四下拉管N2b、第三下拉管N2a栅极相连,第三上拉管P2a漏极与第三负载管ND2a漏极相连,第四上拉管P2b漏极与第四负载管ND2b漏极相连,源极受动态电压VDDI控制;
第一负载管ND1a栅极与第二门管NG1b源极相连,源极与第一下拉管N1a漏极、第三下拉管N2a栅极相连,漏极与第一上拉管P1a漏极相连;
第二负载管ND1b栅极与第一门管NG1a源极相连,源极与第二下拉管N1b漏极、第四下拉管N2b栅极相连,漏极与第二上拉管P1b漏极相连;
第三负载管ND2a栅极与第四门管NG2b源极相连,源极与第三下拉管N2a漏极、第一下拉管N1a栅极相连,漏极与第三上拉管P2a漏极相连;
第四负载管ND2b栅极与第三门管NG2a源极相连,源极与第四下拉管N2b漏极、第二下拉管N1b栅极相连,漏极与第四上拉管P2b漏极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结构静态随机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管ND1a、第二负载管ND1b、第三负载管ND2a以及第四负载管ND2b是采用标准逻辑工艺中零阈值管实现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结构静态随机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管ND1a、第二负载管ND1b、第三负载管ND2a以及第四负载管ND2b是在NMOS管基础上增加PMOS调开启注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000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步进电机断电位移恢复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弦乐器桥式音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