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卷筒进给式印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5735.2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2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S.菲舍尔;M.维尔姆特;B.特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罗兰网络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3/06 | 分类号: | B41F13/06;B41F13/03;B41F13/5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原绍辉,谭祐祥 |
地址: | 德国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筒 进给 印刷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卷筒进给式印刷机。
背景技术
卷筒进给式印刷机,特别是设计成报纸印刷机的卷筒进给式印刷机,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印刷塔,其中每个印刷塔包括多个印刷单元,所述多个印刷单元由垂直地定位成彼此叠置的多个印刷偶联组构成。因此,设计成报纸印刷机的卷筒进给式印刷机的每个印刷塔的每个印刷单元通常包括四个印刷偶联组(printing couples)。每个印刷塔的位于下侧的第一印刷单元能够从印刷大厅地面通过操作人员即印刷者得到操作,其中相应印刷塔的垂直地定位在第一印刷单元上方的第二印刷单元能够从定位并形成在印刷大厅地面上方的平台(gallery level)得到操作。除印刷塔外,卷筒进给式印刷机还包括卷筒更换器,其中每个印刷塔都分配有卷筒更换器。卷筒更换器在该情况下配置在沿印刷基材的传送方向看到的印刷塔的前方。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各自配置在印刷塔的下游,以引导并转动基材纸幅,并将这些基材纸幅进给至折叠单元的折叠上部结构,其中除具有至少一个模型的折叠上部结构外,所述折叠单元通常还包括折叠器,在该折叠器中,通过对印刷过的基材纸幅的横切,能够切割出多个副本。在已知的卷筒进给式印刷机中,被分配至印刷塔的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定位在相应印刷塔的印刷单元的上方。这产生卷筒进给式印刷机的相对较大的建筑高度,从而使得以低高度将卷筒进给式印刷机整合到印刷大厅中变得不可能。
从WO2008/145655A1,已知一种卷筒进给式印刷机,其中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配置在印刷塔的上方。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基于制造一种应对较低垂直建筑空间的产生卷筒进给式印刷机的目的。该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进给式印刷机得到解决。根据本发明,分配至这个或者各个印刷塔的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定位成横向地邻接相应印刷塔的第二印刷单元,从而使得能够从同一平台操作第二印刷单元和相应印刷塔的定位成横向地邻接所述第二印刷单元的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
通过本文介绍的发明,首次提出了将分配至卷筒进给式印刷机的印刷塔的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定位成横向地邻接相应印刷塔的第二印刷单元,从而使得相应印刷塔的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与第二印刷单元一起能够从同一平台得到操作。因此,卷筒进给式印刷机的垂直建筑高度能够得到降低,从而使得这些卷筒进给式印刷机也能够以较低建筑高度整合到印刷大厅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有利改进,这个或者各个印刷塔的每个印刷单元在其两侧被分配有纸幅引导框架,其中分配至这个或者各个印刷塔的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定位成横向地邻接相应印刷塔的第二印刷单元的纸幅引导框架之一。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的这种定位是特别优选的。
优选地,供相应的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定位成与其邻接的、所述相应印刷塔的第二印刷单元的纸幅引导框架是相应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的一体部分,即,使得相应纸幅引导框架形成相应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的侧壁。相应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的转动杆在该情况下安装在相应纸幅引导框架上。经由上述一体化,能够节省相应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的侧壁。因此,减少了卷筒进给式印刷机的设计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有利改进,多个印刷塔沿第一轴线定位成横向地彼此相邻,所述多个印刷塔的所有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沿第二轴线定位成横向地彼此相邻,所述第二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地延伸,其中所述折叠单元的折叠上部结构的主模型同样定位在所述第二轴线上,处于所述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以及所述印刷塔的第二印刷单元的垂直高度处。优选地,形成为汇总模型(balloon former)的至少一个可选的附加模型定位成横向地邻接相对于第二轴线偏移的主模型,其中相应的附加模型能够经由转动杆被供给基材纸幅或者部分纸幅(part webs)。印刷塔和纸幅引导加转动单元的上述配置是特别优选的,并且允许了卷筒进给式印刷机在印刷大厅中的特别节省空间的配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优选改进从各从属权利要求和后续描述中获得。在不局限于附图的情况下,借助于附图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附图中示出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卷筒进给式印刷机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卷筒进给式印刷机的第一侧视图;
图3是图1的卷筒进给式印刷机的第二局部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卷筒进给式印刷机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卷筒进给式印刷机的侧视图;和
图6是图1的卷筒进给式印刷机的另一改进。
附图标记列表
10 印刷塔
11 印刷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罗兰网络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曼罗兰网络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57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