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薄陶瓷砖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5010.1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1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宇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奥特玛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14 | 分类号: | C04B35/14;C04B35/622;C04B35/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砖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薄陶瓷砖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在我国的陶瓷需求量非常大,而中国陶瓷行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筑陶瓷产量不仅占世界总产量的半壁江山,而且以年均16%的速度高速增长。虽然广东陶瓷工业产量在全国遥遥领先,但总体上仍存在能耗高、资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能源利用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在烧成环节,由于烧成温度高达1200度~1250度,排放的废气温度也很高,通常高达200度~300度,大量的热能及有害气体排出窑外,不但增加能耗,而且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为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现一部分陶瓷企业力争采用电阻式隧道窑炉或煤气烧窑。但其所消耗的能源也是很大的。所以陶瓷行业是一个资源性、高耗能的行业,其能耗占整个生产成本的30%~40%。
为此,陶瓷砖减薄减量“瘦身”志在必行,减薄砖除了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外,还能减少运输、人力等方面的生产成本,从而使得企业效益显著增加。
但是在陶瓷砖减薄后砖坯强度有所下降,造成半成品破损大;而且产品波浪变形(又俗称棒痕)较以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的一种减薄陶瓷砖,其减少了坯体的厚度,对环境影响大大降低,成本较普通陶瓷砖降低,而且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生成率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减薄陶瓷砖的制造方法,工序简单,不改变原来陶瓷的生成流程,通过降低窑炉的烧成温度与减少高温区即可达到技术目的,大大地减少了烧制成本与其对环境的破坏。
为达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减薄陶瓷砖,将各种坯料按照如下的重量百分比混合制成预备原料:
所述预备原料的化学组成范围的重量百分比为:
所述K2O的含量大于所述Na2O。
所述K2O为3%,所述Na2O为2.2%。
所述膨润土的比例为1.5%。
步骤包括:
a.将所述各种坯料混合成为预备原料;
b.将所述预备原料加水并球磨成为预备浆料;
c.将所述预备浆料过双层振动筛除铁;
d.使用喷雾造粒,使得所述预备粉料含水率为6.8%-7.2%;
e.将所述预备粉料放于料仓中陈腐不少于24小时;
f.布料并压制成型;
g.窑炉烧成,烧成周期55分钟-60分钟,烧成温度1185℃-1195℃。
所述步骤b的比值为预备原料:球石:水=1:1.5:0.5,球磨时间12小时-13小时;所述预备浆料的细度为1.8%-2.2%,流速为30s-50s,比重为1.70g/cm-1.75g/cm3。
步骤d中喷雾造粒后的颗粒重量比级配为:
其中40目的所述预备粉料与60目的所述预备粉料之和大于80%。
步骤g中所述窑炉烧成的高温区为6个;步骤g中窑炉烧成采用氧化气氛。
所述步骤f还包括步骤:
f1:步骤f后进行施釉印花。
步骤b中采用60T的球;步骤c中振动筛为上层为60目,下层为50目,采用30条10000高斯除铁棒除铁。
本发明的减薄陶瓷砖的制造方法简单,在不需要对原有设备做出很大改变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大批量的机械化生产,操作极为简单。
本发明获得的减薄陶瓷砖制品,材质坚硬、耐用,大大地减少了生产的燃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烧成曲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减薄陶瓷砖,将各种坯料按照如下的重量百分比混合制成预备原料:
所述预备原料的化学组成范围的重量百分比为:
本实施例的减薄陶瓷砖的制造方法,步骤包括:
a.将所述各种坯料混合成为预备原料;
b.将所述预备原料加水并球磨成为预备浆料,其中预备原料:球石:水=1:1.5:0.5,采用60T的球,球磨时间12小时;所述预备浆料的细度为1.8%,浆料流速30s,浆料比重1.70g/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奥特玛陶瓷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奥特玛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50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