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刺参检测引物、试剂盒及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5352.3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3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曹际娟;徐君怡;徐扬;陈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际娟;徐君怡;徐扬;陈颖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参 检测 引物 试剂盒 实时 荧光 pcr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参基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刺参检测引物、试剂盒及实时荧光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PCR)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海参隶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是海洋中一类无脊椎动物的总称。根据Pawson et Fell分类系统的划分原则,整个海参纲包含3亚纲、6目、24科。迄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发现900余种海参,其中40余种在人类社会具有长期食用的记录,因此可作为食用海参[1][2][3]。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俗称辽参,从属于楯手目、刺参科、仿刺参属,是我国经济价值最高的海参品种。其种群主要分布于辽、冀、鲁、苏等北方沿岸浅海区,在日本北海道、俄属海参崴、朝鲜半岛也有生长[2]。仿刺参线粒体的遗传方式为经典的母系遗传,不存在父本杂交[4],因此线粒体DNA可作为仿刺参鉴定的上佳分子生物学材料。仿刺参线粒体DNA序列全长16096bp,共编码13个蛋白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5]。其中,COX1基因与16S rRNA基因是目前海参鉴定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序列。
我国对仿刺参的检测技术仍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检验方法步骤繁琐,灵敏度低;对于检验人员专业能力要求高且易受主观经验影响。海参的外部形态与骨片特征是传统鉴定的主要依据。廖玉麟等根据传统鉴定方法对我国134种海参进行了详尽的统计[2]。然而,目前的商品海参通常经过蒸煮、腌制、烘烤、晒干等加工过程,最终以干品形式进行销售。因此,商品海参与活体海参在外部形态上存有较大差异。骨片指的是海参真皮表层所包含的内骨骼,其形状、大小常随种类而异,因此成为了海参种类鉴定的主要手段[2]。但是,某些海参并非仅具有唯一一种骨片样式,例如Stichopus chloronotus(绿刺参)、Athyonidium chilensis(智利海参)就存在3种类型的骨片,而Holothuria edulis(红腹海参)甚至含有4种骨片样式[6]。因此,应用传统方法鉴定海参的工作仅限于具有丰富鉴别经验的专业人员。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目前物种鉴定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生物体表现型无法真实反映物种种类的问题。目前,已有许多研究采用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海参进行物种鉴别。2008年,梁君妮等根据海参COX1基因与16S rRNA基因分别设计引物,采用普通PCR、克隆、测序等技术鉴别了包括仿刺参在内的11种海参[7]。2011年,文菁等应用3种核酸内切酶对海参16S rRNA基因片段的PCR产物进行酶切,建立了应用PCR-RFLP技术鉴定16种海参的方法[8]。2011年,律迎春等应用普通PCR、硝酸纤维素膜斑点杂交技术对仿刺参进行特异性的鉴定,并初步验证了斑点杂交方法应用于海参品种鉴定的可行性[9]。然而,时效性与准确性是评价一种检测手段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与前述方法相比,荧光PCR技术显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仿刺参的方法。整个检测过程可在120分钟之内完成,其中人工操作时间不足60分钟。此方法既克服了传统海参鉴别的局限性,同时又结合了荧光PCR技术高效率、低污染的优点,在仿刺参的真伪鉴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基于仿刺参线粒体COX1基因、NAD4基因设计体系1、体系2、体系3,采用荧光PCR技术中的探针法(probe)进行仿刺参的特异性鉴定实验。实施例中的结果表明,上述3个检测体系均能从12种海参中特异性的鉴别仿刺参。同时,本发明基于12种海参线粒体16S rRNA基因设计体系4、体系5,采用荧光PCR技术中的Green I嵌合荧光法对海参核酸提取情况进行监测。实施例的结果表明,上述2个检测体系均可监测12种海参的提取情况。此外,本发明评价了5个检测体系的重复性,其中体系1、体系2、体系3、体系4、体系5的变异系数分别小于4%、2%、2%、3%、4%,表明本发明设计的5个检测体系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公开一种仿刺参检测引物,其至少包括下述扩增引物组中的一组:SEQ ID NO.1~3、SEQ ID NO.4~6、SEQ ID NO.7~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际娟;徐君怡;徐扬;陈颖,未经曹际娟;徐君怡;徐扬;陈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53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捷式豆浆机
- 下一篇:一种扎线香肠的抽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