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工业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79328.7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5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高威科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25J9/00;B25J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工业 机器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机器人,特别涉及柔性制造FSM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是最先产业化的机器人技术。
从94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纷纷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已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200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本发明主要是应用于现代化的工厂和柔性加工系统。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
柔性工业机器人的发明目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高威科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高威科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93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频移动空调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热回收新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