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法制备钐钴磁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6530.2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7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于濂清;王清清;韩雪;徐东;鲁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法制 备钐钴磁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法制备钐钴磁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稀土钐钴永磁体广泛用于电子、仪表及航天等工业,它具有独特的磁性能,代替铁氧体或AlNiCo后,能节约能源,缩小体积,减轻重量,提高极限磁通密度。钐钴永磁材料主要用于永磁微特电机,在高温、高真空等特殊环境下,钐钴永磁电机的应用占主导地位,用钐钴磁体制得的电机小而轻、精确、又易控制,而且材料成本可行,可用于要求精密加工控制的机床。在信息工业领域,电子技术通讯中均需要环形、矩形、多边形的钐钴永磁体,此外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手机中的磁环电声器件中的应用,高档话筒、助听器、拾音器、微型扬声器等电声器件均离不开高性能钐钴永磁。
目前,主要的SmCo基永磁材料包括SmCo5,Sm2Co17、SmCo7三种类型的化合物。SmCo5型磁体具有较高的磁性能,但含有高达67wt.%(重量百分比)的昂贵而稀缺的战略金属Co和33wt.%的稀土金属Sm,成本很高,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Sm2Co17型永磁具有较大的饱和磁化强度,良好的单轴磁晶各向异性(易c轴)以及较高的居里温度,是一种潜在的理想永磁材料。但其磁晶各向异性场较低,很难成为实用磁体。为了改善磁性能,人们从两方面来发展Sm2Co17型永磁材料,一方面添加Mn、Cr等元素而发展高性能的永磁材料;另一方面是在Sm-Co-Cu-Fe系列的永磁材料。
钐钴粉体的粒度是影响SmCo基磁体烧结质量和磁性能的重要因素,传统的熔炼、制粉、烧结、固熔工艺得到的磁体晶粒尺寸很大,对磁性能不利。本发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的钐钴磁性粉末颗粒尺寸在0.01-50μm可控,粒度分布窄,该磁性粉末可以作为烧结钐钴磁粉,也可以作为粘结钐钴磁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学法制备钐钴磁粉的方法。
它的步骤为:
1)将硝酸钐、硝酸钴、金属M的硝酸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其中元素钐、钴、金属M的比例按钐钴磁粉的成分配比添加,硝酸根浓度控制在0.5-10mol/L,然后加入柠檬酸,柠檬酸与硝酸根的摩尔比为1:(0.1-10),均匀搅拌混合;
2)将上述混合溶液加热至50-95℃后,搅拌0.5-10小时,冷却到10-20℃,获得溶胶;
3)将溶胶放入烘箱中,温度为70-120℃,烘干0.5-10小时,直到形成凝胶粉末;
4)然后将上述凝胶粉末在空气中400-1000℃热处理1-4小时,得到黑色粉末;
5)将黑色粉末与钙粉均匀混合,钙粉所占质量分数为5-40%,在真空管式炉内进行还原热处理0.5-4小时,温度为600-1000℃,然后用1-10%的醋酸和水反复清洗3-5次,真空干燥后得到钐钴粉末。
所述的钐钴磁粉的成分配比为SmxCoyM100-x-y(质量百分数),其中2≤x≤50,30≤y≤98。
所述的金属M为Dy、Tb、Nb、Fe、Ga、Zr、Mn、Cr、Ti、Ni、Al、Gd、Cu元素中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钐钴磁性粉末尺寸在0.01-50μm。
所述的钐钴粉末可以作为烧结钐钴磁粉,也可以作为粘结钐钴磁粉。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磁性粉末颗粒尺寸可控,粒度分布窄,该磁性粉末可以作为烧结钐钴磁粉,也可以作为粘结钐钴磁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的钐钴磁性粉末颗粒尺寸在0.01-50μm可控,粒度分布窄,该磁性粉末可以作为烧结钐钴磁粉,也可以作为粘结钐钴磁粉。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硝酸钐、硝酸钴、金属M的硝酸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其中元素钐、钴、金属M的比例按钐钴磁粉的成分配比添加,硝酸根浓度在0.5-10mol/L,然后加入柠檬酸,柠檬酸与硝酸根的摩尔比为1:(0.1-10),均匀搅拌混合,钐钴磁粉的成分配比为SmxCoyM100-x-y(质量百分数),其中2≤x≤50,30≤y≤98,金属M为Dy、Tb、Nb、Fe、Ga、Zr、Mn、Cr、Ti、Ni、Al、Gd、Cu元素中一种或几种;
2)将上述混合溶液加热至50-95℃后,搅拌0.5-10小时,冷却到10-20℃,获得溶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65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磷钨酸离子液体催化环氧苯乙烷的醇解开环反应
- 下一篇:脱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