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山茶产区后期茶的精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4361.7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1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雷元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元胜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章登亚 |
地址: | 247000 安徽省池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茶 产区 后期 精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山茶产区后期茶的精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种针对高山茶产区后期茶能够获得优质茶叶的精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高山茶产区由于林密雾多、光照少、湿度大的气候特点,茶树新生芽叶肥壮、且节间长。数据表明,高山茶产区的叶长是平地茶园茶树正常芽叶长的1.5~1.9倍,对夹叶长是平地茶园叶长的1.4倍。高山茶内质优、深受广大茶客钟爱,然前期茶价格不蜚,令消费者望而怯步,后期茶叶滋味浓,价格适中,因此高山茶产区后期茶市场广阔。
然针对后期茶的处理工艺上,传统制作工艺在对后期茶进行杀青处理和揉捻处理后,采用一烘到底方式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烘干过程又分为毛火和足火提香两道工序,在此过程茶的外形多继承揉捻处理所获得的茶叶形状。但由于茶叶原料较大、且老嫩混杂、大小不匀,单纯依靠揉捻处理制成的茶常常外形较粗大、色泽偏暗、碎茶率较高、商品性状差,且滋味欠醇、苦涩味较重,从而制约了后期茶的市场,导致相关茶农的收入增长缓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山茶产区后期茶的精加工方法,针对高山茶产区后期茶能够获得优质茶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高山茶产区后期茶的精加工方法,主要包括杀青处理和揉捻处理,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干燥处理,所述干燥处理主要对茶叶进行初烘、压炒和足火提香三道工序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初烘工序主要为:将获得的揉捻解块后的茶叶送入烘干机进行初烘,烘干过程中保证烘焙温度120℃~130℃,烘干至茶叶5.5~6.5成干。
进一步地,所述初炒工序结束后,将烘干机中的茶叶取出并摊凉冷却,冷却时间为28~35min。
进一步地,所述压炒工序主要为:初烘工序获得的茶叶送进双锅曲毫机进行压炒,压炒期间锅温保持在235~245℃,获得9成干的茶叶。
进一步地,所述双锅曲毫机压炒工序前,将锅预热至250℃左右。
进一步地,所述压炒工序结束后,将双锅曲毫机中的茶叶取出并摊凉冷却,冷却时间为28~35min。
进一步地,所述足火提香工序主要为:压炒工序获得的茶叶送进旋转烘焙机进行提香,提香时间设定35min,且时间范围在0~30min时,旋转烘焙机温度控制在90℃,时间范围在31~35min时,旋转烘焙机温度控制在95℃。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上述干燥处理方式,针对不同时期茶叶的特点,采用初烘、压炒和足火提香三道工序,使得最后获得茶条索紧实较匀、色泽黄绿较润、栗香高饱满、滋味浓醇、叶底较亮,综合品质远高于传统工艺制成的茶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高山茶产区后期茶的精加工方法,主要包括杀青处理、揉捻处理和干燥处理,其中干燥处理包括对茶叶进行初烘、压炒和足火提香三道工序。
杀青处理按照传统工序主要为:利用滚筒连续杀青机作业,当滚筒进叶端20cm处筒壁温度达230℃左右时,方可投入摊青适度的茶鲜叶,整个过程要求投叶量与锅温保持稳定,且要求滚筒从进叶端到出叶端温度是依次降低,出叶端20cm处筒壁温度约为110℃。杀青适度的标准为:手握杀青叶能成团,松手能缓慢散开,青气消失、清香显露。杀青叶需经适度摊凉后方可进入下一揉捻工序的处理,摊凉时间为60~90min。
揉捻处理按照传统工序主要为:利用较大直径的揉捻机作业,将经适度摊凉的杀青叶装入揉桶中,以45型揉捻机为例,每桶投叶量约15-17.5kg杀青叶,先空揉20min,再分3次加压,每次揉捻时间8-10min,最后1次压揉时间宜长,要求不低于12min,便于茶条紧结,揉捻叶经解块后迅速进入初烘作业。
初烘工序主要为:将获得的揉捻解块后的茶叶送入烘干机进行初烘,烘干过程中保证烘焙温度120℃~130℃,烘干至茶叶5.5~6.5成干。待初烘工序结束后,将烘干机中的茶叶取出并摊凉冷却,冷却时间为28~35min。初烘工序中茶叶最佳烘干至6成,且烘干摊凉时要求薄摊快烘。
在压炒工序前先将压炒用双锅曲毫机预热至250℃左右,从而使得送入双锅曲毫机中的茶叶即进入压炒工序。
压炒工序主要为:将初烘工序获得的茶叶送进双锅曲毫机进行压炒,压炒期间锅温保持在235~245℃,获得9成干的茶叶。待压炒工序结束后,将双锅曲毫机中的茶叶取出并摊凉冷却,冷却时间为28~35min。
在压炒过程中,双锅曲毫机锅温保持在240℃左右。这是因为温度过高,易产生爆点、干燥过快,导致干茶碎沫增多,且茶条松泡、色泽枯黄;温度过低,间接延长了炒制时间,导致干茶色泽和茶汤黄暗、香气低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元胜,未经雷元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43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桡动脉止血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可调节式病理科取材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