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墙体强度提高施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4483.6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1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储开平;曹文军;陈春林;卢斌;胡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华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6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墙体 强度 提高 施工工艺 | ||
1.建筑墙体强度提高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已完成的墙体内、外表面分别设置由横向钢绞线和竖向钢绞线张拉组成绷紧的钢绞线网片状;
2)在墙面的同侧横向钢绞线和竖向钢绞线的纵横交叉处,呈梅花状地钻出通孔,然后将位于墙体两侧的钢绞丝网片相互固定;
3)清理墙面后浇水,使墙面湿润;
4)在墙体表面涂刷界面剂;
5)在界面剂指触干燥后涂刷聚合物砂浆,以使聚合物砂浆埋覆钢绞线网片,并将钢绞线网片与墙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墙体强度提高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墙面上固定成对的金属板,然后将间距相等的至少两根横向钢绞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金属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建筑墙体强度提高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都有呈相互垂直的两个面,在其中一个面上钻有四至六个等距的一排用于连接横向钢绞线的通孔;各金属板的一个大面贴合在墙面上,金属板的钻有通孔的面设置在墙面外,并使各排通孔呈竖向排列,每一对金属板的钻有通孔的面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建筑墙体强度提高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先将每根横向钢绞线的两端分别各自固接在一只拉环的根部,再将每只拉环的环部分别通过U形卡具勾挂在一个螺栓的上端,然后将螺栓通过收紧螺帽连接在相应的金属板的通孔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墙体强度提高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最上端的墙体表面固定墙面金属板,在基层上固定基层金属板,墙面金属板和基层金属板成对地布置,然后将间距相等的至少四根竖向钢绞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墙面金属板和基层金属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建筑墙体强度提高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墙面金属板分别设置呈相互垂直的两个面,在其中一个面上钻有四至八个等距的一排用于固定竖向钢绞线的通孔;各墙面金属板的一个大面贴合在墙面上,钻有通孔的面设置在墙面外,并使各排通孔呈横向排列;各基层金属板分别焊接在基层上,各基层金属板分别设有呈相互垂直的两个面,在其中一个面上钻有四至八个等距的一排用于固定竖向钢绞线的通孔,各基层金属板的一个大面贴合在基础面上,钻有通孔的面朝向上,并使各排通孔呈横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建筑墙体强度提高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先将每根横向钢绞线的两端分别各自固接在一只拉环的根部,再将每只拉环的环部分别通过U形卡具勾挂在一个螺栓的上端,然后将螺栓通过收紧螺帽连接在相应的墙面金属板和基层金属板的通孔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墙体强度提高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梅花状地钻出通孔的相邻的通孔之间的间距为200~3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墙体强度提高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墙体表面进行两次浇水湿润,第一次在涂刷界面剂前5~8h进行,第二遍在涂刷界面剂之前2h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墙体强度提高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分层涂刷聚合物砂浆,第一层聚合物砂浆的厚度≤10mm,后续层聚合物砂浆的厚度为10~15mm,后续聚合物砂浆抹灰应在前次聚合物砂浆层初凝前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华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华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448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入式室内环境电子检测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化霜定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