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树菇培养基及其配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7539.3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4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龙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216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树 培养基 及其 配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树菇菌类的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树菇培养基及其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菇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特别是含有人体所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葡聚糖、菌蛋白、碳水化合物等 营养成分,其菇柄脆嫩爽口,味道清香。还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如铁、钾、锌、硒等元素都高于其它菌类,中医认为该菇具有补肾、利尿、治腰酸痛、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 是高血压、心血管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食品。其味道鲜美,脆嫩可口,又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是美味珍稀的食用菌之一。 茶树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所含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
茶树菇属中温型食用菌,其培养基的配置需求较高,普通选用的杂木屑和玉米芯作为茶树菇培养基的碳源,由于杂木屑的C源营养元素单一,栽培茶树菇菌丝生长慢,产量低,同时含有日常培育茶树菇的氮源选用的是棉籽壳或者麸皮,其氮元素较难分解进入培养基中,不利于茶树菇菌株的吸收,造成了生长出来的茶树菇的营养价值与成分较少,不利于人们正常营养的摄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长效率高、营养丰富的茶树菇培养基及其配置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茶树菇培养基,所述的培养基的配方和重量比如下:15%-20%桃树木屑,20%-25%的柳树木屑;10%-15%的茶叶果壳,4%-6%的蛋白胨粉末,2%-4%的琼脂条,3%-5%的草木灰,1%-3%的石膏。
本发明所述的桃树木屑和柳树木屑为置于室外经日晒和淋雨等老化处理过的木屑,所述桃树木屑和柳树木屑的质量比为1:1.5;所述木屑的长度范围为0.8-1.5cm,该长度的填装与存放方便,同时方便茶树菇根系的附着,连接稳定。
本发明所述的茶叶果壳为茶叶果经去芯处理后的原壳,经粉碎搅拌机搅拌,所述的茶叶果壳为搅拌粉碎后处于表面直径0.5-1cm的固体颗粒,所述0.5-1cm表面直径的固体颗粒。方便填充进木屑的空隙范围之内,方便茶树菇的营养吸收。。
本发明所述的培养基中含有水分,所述的水为家用自来水经高温煮沸15-20min后制得的蒸馏水,所述蒸馏水的重量比与培养基总重量比为2:1;此配比的茶树菇栽培的培养基含水量,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用劲捏,指缝间湿润,稍有水但不流下,手指松开成块,落地后散开为宜。
本发明所述的蛋白胨粉末是以大豆为原料,经大豆蛋白酶水解后10-30min之后得到的产物,产物经过双层滤网过滤,滤液干燥后所得,蛋白胨粉末为茶树菇生长提供氮源,大豆中蛋白质含量丰富,分解后的多肽和游离氨基酸方便茶树菇的吸收。
本发明所述的草木灰为日常使用的稻草或者小麦秸秆焚烧后所得的固体粉末,所述焚烧后的固体粉末经振荡机和孔径为0.3cm的筛网筛选后所得,草木灰为茶树菇生长提供无机碳酸盐,原料丰富,使用成本较低。
本发明所述的石膏为生石膏经过煅烧和磨细而成的熟石灰粉末,所述粉末的微粒直径为1-5mm;与水混合后混合液体容易进入培养基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方便培养基的定型。
本发明所述的琼脂条由紫菜经过→浸碱→洗涤→漂白→煮胶→过滤→推条→冷冻→脱水→烘干灭菌后制得的成品,所述琼脂条的含水量为5%-8%,琼脂条不仅能为茶树菇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还能加固培养基,方便定型。
本发明所述的茶树菇培养基各种成分优选的重量百分配比如下:桃树木屑15%,柳树木屑22.5%;茶叶果壳13%,蛋白胨粉末5%,琼脂条3.3%,草木灰4%,石膏2%;所述的配置培养基中使用的蒸馏水的质量百分配比为129.6%。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茶树菇培养基的配置方法:
1)将自桃树枝干和柳树枝干的分别进行分段切块处理,切开后的枝干经过不同的大型粉碎机粉碎,粉碎后的颗粒通过1.5cm网径的过滤筛网结构,得到直径为0-1.5cm的枝条颗粒,在将混合粉末颗粒通过0.8cm网径的过滤筛网结构,得到直径为0.8-1.5cm的枝条颗粒,称重后待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龙,未经王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75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织机毛圈编织机构
- 下一篇:机动车多功能碰撞安全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