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针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7682.2 | 申请日: | 2013-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邬金飞;王飞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邬金飞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奉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针菇 栽培 配伍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内容包括金针菇栽培料配伍,及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针菇又名冬菇,因其菌柄形状和色泽极象金针菜,故称金针菇。金针菇滑嫩味美、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高达20.9%,其中,44.5%又为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明显高于一般菇类;由于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也比较高,因此,经常食用金针菇对儿童脑细胞的发育也十分有利。
金针菇属弱木腐生菌,具有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的能力,所以一直来,菇农在生产中都是以木屑和棉籽壳作为栽培原料。但如今,“菌-林”矛盾日益突出,棉籽壳的价格持续上涨,栽培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各生产单位都十分重视对价廉物美的替代原料的物色。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我国是世界上油茶产量最高、分布最广、品种最多的国家。我国的油茶种植面积及油茶籽产量占全球95%左右,其余5%分布于少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油茶果呈球形、扁圆形、橄榄形,直径3cm-4cm,果瓣厚而木质化,内含种子(1-4粒)即油茶籽,油茶籽呈茶褐色或黑色,三角状,有光泽。经检测,油茶果中茶蒲(果壳)约占60%,油茶籽约占40%;油茶籽中,茶籽壳(种壳)占1/3,茶籽仁占2/3。全国现有油茶栽培面积达到400万hm2,年产油茶果达560多万t,这将带来300多万t的油茶果壳、70多万t的茶籽壳、5万t茶籽粕,如此庞大的数量,用于加工的比例并不大,大部分的茶蒲、茶籽壳当作燃料被烧掉,或是被丢弃,茶籽粕味苦基本上都被废弃,而这些丢弃的果壳、种壳、粕饼在降解后,会对大气、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茶蒲、茶籽壳其组成成分复杂,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粗蛋白和单宁(多酚)类等物质。经过堆积发酵处理后,不但可以去除了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有害物质(单宁等),还因发酵后木质被软化,质地变得疏松,因此非常适宜金针菇菌丝的生长。
利用茶蒲、茶籽壳这些废木质资源替代林料栽培金针菇,不仅是一项食用菌生产的降本举措,而且还是一项循环农业及环保事业举措。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如下二方面内容:
1、一种以茶蒲、茶籽壳为原料的金针菇栽培料配伍。
2、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金针菇栽培料配伍,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28%-32%,茶蒲屑18%-22%,玉米芯20%,麸皮18%,茶籽粕5%,大豆粉5%,轻质碳酸钙1%,石灰粉0.5%,蔗糖0.5%,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茶籽壳屑、茶蒲屑:茶籽壳晒干、粉碎成粒径2mm-3mm的颗粒;茶蒲晒干、粉碎成粒径4mm-5mm的颗粒;将茶籽壳屑、茶蒲屑经过自然堆积发酵(堆高2m,保持堆料湿润,每二个月翻堆一次,堆制时间8个月以上),以消除其中的单宁、油脂等对食用菌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堆制结束后,将茶籽壳屑、茶蒲屑晒干,备用。茶籽壳中木质素约占52.10%,糖类占30.60%;茶蒲中木质素约占43.35%,糖类占28.36%。
玉米芯:经晒干、粉碎成玉米粒大小的颗粒,备用。
麸皮:小麦在加工面粉过程中所分离的麦皮层。麸皮含有丰富的酶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茶籽粕:油茶籽榨取茶油后剩下的渣。茶籽粕中粗纤维量约占9.4%,粗蛋白量占25.8%。
大豆粉:作为速效养分,促进菌丝快速生长,又可为金针菇生长提供生物素等。
石灰粉、轻质碳酸钙:均为市售品。调节、稳定栽培料酸碱度。
蔗糖:作为金针菇培养初期碳源的补充,同时还可诱导胞外酶的产生,加速对粗纤维等原料的利用。
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预湿:将茶籽壳屑、茶蒲屑、玉米芯干料拌匀,用石灰水(石灰粉溶解于水里)预湿2h,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保持在50%-55%;
②拌料:先将麸皮、茶籽粕、大豆粉、轻质碳酸钙干料拌匀,然后加入到已预湿的混合料中,接着慢慢添加蔗糖水溶液,边加边拌,充分搅拌均匀,使栽培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3%-65%;
③装瓶、打植菌孔:将栽培料装入1100ml×78mmPP塑料瓶,打上植菌孔,植菌孔孔径为16mm,然后盖上带透气海绵的瓶盖;
④灭菌、冷却:将栽培料进行高压灭菌,先在100℃下灭菌1h,然后升至121℃灭菌1.5h,灭菌后自然冷却至25℃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邬金飞,未经邬金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76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