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色金属玻璃模具及其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9391.7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1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兰英;滕元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精工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9/06 | 分类号: | C22C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色金属 玻璃 模具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生产工艺,尤其是有色金属玻璃模具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消费者对日用玻璃制品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对产品的档次和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再加上玻璃的最大竞争对手塑料本身是属于石油的下游产品,其固有成分对健康不利,许多国家出台“限塑令”的政策,这对日用玻璃包装行业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挑战,作为日用玻璃包装行业产业链的源头,玻璃模具在行业在大形势的驱动下必将向更精密,寿命更长的高阶层次发展。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端玻璃制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玻璃模具制造水平与国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例如一个高脚杯,国内只卖几元,几十元,而国外高档的则可以买到上百元,上千元,因此向高端精密的玻璃模具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我国玻璃模具发展的主要方向。
钴铜合金具有良好的热导电性能和物理性能,且具有耐酸性能。易满足制瓶的使用寿命和快速发展的生产条件。钴可溶于稀酸中,在发烟硝酸中因生成一层氧化膜而被钝化。钴是具有光泽的钢灰色金属,熔点1493℃、比重8.9,比较硬而脆,钴是铁磁性的,在硬度、抗拉强度、机械加工性能、热力学性质、电化学行为方面与铁和镍相类似,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抗耐磨、耐热性能,所以使用钴铜合金铸件成为玻璃行业的一种趋势。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申请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研发了有色金属玻璃模具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有色金属玻璃模具及其制备工艺,所述有色金属玻璃模具组分重量比如下:0.17~2.4%的钴,0.17~0.21%的硅,0.4~1.7%的镍,余量为原料铜及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
所述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0,制作浇铸模具;
S20,利用熔炼炉熔炼原料铜,形成铜液后将硅和镍加入铜液中,扒渣后加入覆盖剂,进行搅拌,使硅和镍融入铜液;
S30,将钴加入S20得到的铜液中,进行搅拌,使钴融进铜液中,得到液态的钴铜合金;
S40,将S30得到的液态的钴铜合金注入浇铸模具,然后将温度调整为910~920℃,形成固态的钴铜合金铸件;
S50,将S40中得到的固态的钴铜合金铸件在910~920℃温度环境下保持1.5小时,然后快速淬入冷水中,形成所需的铸件。
进一步地,所述S20步骤中,熔炼炉的温度升至1200~1250℃熔炼原料铜。
再进一步地,所述S30步骤中,将铜液温度调整至1100~1200℃,然后加入钴。
更进一步地,所述S30步骤中的熔炼炉为真空感应炉。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以钴铜合金铸件作为生产工作,不但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抗耐磨性,而且具有高效耐热的性能;
2、本发明由于降低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由于生产效率提高,并减少了生产过程中模具更换维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一个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有色金属玻璃模具及其制备工艺,所述有色金属玻璃模具组分重量比如下:0.17~2.4%的钴,0.17~0.21%的硅,0.4~1.7%的镍,余量为原料铜及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
所述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0,制作浇铸模具;
S20,利用熔炼炉熔炼原料铜,形成铜液后将硅和镍加入铜液中,扒渣后加入覆盖剂,进行搅拌,使硅和镍融入铜液;
S30,将钴加入S20得到的铜液中,进行搅拌,使钴融进铜液中,得到液态的钴铜合金;
S40,将S30得到的液态的钴铜合金注入浇铸模具,然后将温度调整为910~920℃,形成固态的钴铜合金铸件;
S50,将S40中得到的固态的钴铜合金铸件在910~920℃温度环境下保持1.5小时,然后快速淬入冷水中,形成所需的铸件。
所述S20步骤中,熔炼炉的温度升至1200~1250℃熔炼原料铜。
所述S30步骤中,将铜液温度调整至1100~1200℃,然后加入钴。
所述S30步骤中的熔炼炉为真空感应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精工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精工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93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动力重型轨道车
- 下一篇:防侵入踏板及具有该防侵入踏板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