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不产真菌毒素的真菌菌株安全性评价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1145.0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1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栋;徐岩;吴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时旭丹;刘品超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基因组 序列 分析 真菌 毒素 菌株 安全性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不产真菌毒素的真菌菌株安全性评价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及食品安全领域。
背景技术
丝状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其发酵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等众多领域。在传统食品与现代工业发酵中,作为生产菌株,丝状真菌的菌种安全性也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在食品发酵工业,部分真菌具有合成真菌毒素的能力,对人体健康存在巨大的隐患。
目前已报道的真菌毒素超过400多种,绝大部分主要是由曲霉(Aspergillus)、麦角菌(ClaViceps)、镰刀菌(Fusarium)、青霉菌(Penicillium)、葡萄穗霉(Stachybotrys)和漆斑菌(Myrothecium)等所产生。在传统发酵食品生产中,部分曲霉(Aspergillus)和根霉(Rhizopus)菌株是曲中的重要微生物,所使用的菌种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而有些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红曲霉(Monascus),鉴于其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和桔霉素而受到争议。此外,在曲霉中发现的真菌毒素还有赭曲霉毒素A和杂色曲霉素等,而毛霉目中的真菌通常认为仅具有微弱的产毒性。
目前已知的微生物真菌毒素的产生几乎都是通过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thnase,PKS)途径、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途径、PKS-NRPS混合代谢、萜类化合物代谢等单个或多个途径共同作用合成。如在根霉的研究与报道中,至今已报道的真菌毒素有根霉素(Rhizoxin) ([1] Tsuruo T, Oh-hara T, Iida H, et al. Rhizoxin, a macrocyclic lactone antibiotic, as a new antitumor agent against human and murine tumor cells and their vincristine-resistant sublines[J]. Cancer Research, 1986, 46(1): 381?385)与小孢根霉素 (Rhizonin) ([2] Wilson T, Rabie CJ, Fincham JE, et al. Toxicity of rhizonin A, isolated from Rhizopus microsporus, in laboratory animals[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1984, 22(4): 275?281)。根霉素对绝大多数真核细胞都有很强的抗有丝分裂活性,主要通过PKS途径合成。而小孢根霉素为肝毒素环肽,主要通过NRPS途径进行合成,其能够引起肝脏的损伤。Jennessen等([3] Jennessen J, Nielsen KF, Houbraken J, et al. Secondary metabolite and mycotoxin production by the Rhizopus microsporus group[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5, 53(5): 1833?1840)检测了多种根霉菌产根霉素与小孢根霉素的能力,在R. oligosporus和R. chinensis中都未检测到,但由于真菌毒素的产生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仍不能排除其具有产真菌毒素的潜在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11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