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少硫酶助鳄鱼皮去鳞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6491.8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3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张宗才;刘公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14B1/02 | 分类号: | C14B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黄幼陵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少硫酶助 鳄鱼皮 鳞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鳄鱼皮去除鳞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鳄鱼皮制革准备工段中去除皮板表面鳞甲的方法。
背景技术
鳄鱼皮堪称皮革中的“铂金”,以奢华稀有著称,其天然渐变的方格纹理,赋予其独特的外观特征,虽然皮板纤维缺乏弹性,但质地结实,具有良好的光泽,是稀有、珍贵、特殊的制革原料。鳄鱼皮没有毛囊和脂腺,其颅顶、背部和尾部有骨质甲片,全身皮板有均厚且坚硬的鳞片,腹部为白色长方形鳞片,向背部过度逐渐成圆形鳞片,背部为连续凸起骨质鳞锋。目前鳄鱼皮制革企业主要采用传统的高浓度硫化碱去鳞甲,即在转鼓或划槽中使用高浓度硫化碱和石灰溶液浸泡,通过硫化碱的作用使鳞甲溶解加以除去。这种方法虽然对鳞甲的去除效果好,工艺成熟,但由于去鳞甲过程中使用了高浓度硫化物和石灰,鳞片溶解后产生的大量COD、BOD5和S2-均随废液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高浓度的碱会对鳄鱼皮板粒面造成损伤,导致皮板粒面的强度和光泽度降低。
王玉计等在“鳄鱼皮制革工艺的研究”的论文中公开了采用预烧鳞与灰碱烧鳞相结合的工艺去除鳄鱼皮的鳞甲的方法(王玉计,陈占光. 鳄鱼皮制革工艺的研究.《中国皮革》,2002,31(11):46~48),所述方法先用皮重6.0%的硫化碱预烧鳞,再加入皮重20%的硫化碱、石灰进行灰碱烧鳞去除鳄鱼皮鳞甲,同时加入5Be浓度的食盐防止皮板过度膨胀。该方法存在的不足是:硫化碱用量过大,高浓度的碱对鳄鱼皮粒面有损伤,会降低成品粒面强度及光泽度,同时,排放的废液中COD、BOD5和S2-污染物负荷大。庄海秋等在“鳄鱼皮加工工艺探索”中公开的方法是:采用皮重2.0%的硫化碱、皮重5.0%的石灰去鳞甲24h,再通过皮重的6.0%石灰浸灰处理72h以上去除鳞甲(庄海秋,熊静,邓卫东. 鳄鱼皮加工工艺探索.《中国皮革》,2003,32(3):5~8),该方法虽然硫化碱用量较前一种方法有所减少,但石灰用量过大,并且去鳞甲时间长达96h以上,鳞片溶解后随废液排放,废液中的COD、BOD5和S2-污染物负荷同样很大。此外,上述两种方法均将鳄鱼皮的鳞片全部溶解破坏以达到去除的目的,而完全溶解鳞片则需要大量的硫化碱,随着硫化碱用量的增大而产生的环境污染则会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少硫酶助去除鳄鱼皮鳞甲的方法,以减少硫化碱和石灰的用量,缩短整个鳄鱼皮去鳞甲过程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所述少硫酶助去除鳄鱼皮鳞甲的方法,工艺步骤如下:
(1)将经过防腐处理的鳄鱼皮浸水后得到鳄鱼皮坯;
(2)将鳄鱼皮坯100质量份、水100~500质量份、表面活性剂0.1~1.0质量份、硫化碱0.1~2.0质量份加入转鼓或划槽内,转动或划动5~10 min、静置30~60 min,然后重复前述转动或划动、静置的操作3~4次;
(3)向经过步骤(2)操作的转鼓或划槽中加入碱性蛋白酶0.1~5.0质量份、膨胀抑制剂0.1~2.0质量份,然后转动或划动5~10 min、静置30~ 60 min,再重复前述转动或划动、静置的操作4~7次;
(4)向经过步骤(3)操作的转鼓或划槽中加入石灰1.0~5.0质量份,然后转动或划动5~10 min、静置10~55 min,继后重复前述转动或划动、静置的操作4~6次,再静置6~12 h,静置时间届满后,即完成鳄鱼皮鳞甲的去除;
所述转鼓的转动速度为1~3rpm,划槽的划动速度为1~6rpm。
上述方法中,所述碱性蛋白酶为碱性角蛋白酶、AS.1398碱性蛋白酶、2709碱性蛋白酶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方法中,所述碱性角蛋白酶为ATCAZYM D。
上述方法中,所述硫化碱为Na2S,或者为Na2S和NaHS。
上述方法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方法中,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烷基的碳原子数为C12-C18的脂肪醇聚乙烯醚、C12-C18的脂肪醇聚氧乙醚硫酸酯盐或C12-C18的脂肪聚乙烯醚硫酸盐;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64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