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缩短工厂化生产白真姬菇菌龄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0328.9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5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饶火火;肖淑霞;胡开辉;陈爱华;李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岩市新罗区火火食用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鼎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7 | 代理人: | 刘毅峰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缩短 工厂 化生 产白真姬菇菌龄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株生产工艺,特别是一种能缩短工厂化生产白真姬菇菌龄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白真姬菇又名玉蕈、白玉菇,在日本有“香在松茸,味在玉”之称,它富含赖氨酸、精氨酸、葡聚糖,具有促进青少年智力发育、抗癌、降低胆固醇、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深得消费者喜爱,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真姬菇的工厂化生产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发菌培养的管理工艺基本都是将接好菌的菌袋制于20-25℃条件下进行发菌培养,配合适当通风,满足菌丝生长对温度与空气的要求,通常发菌培养时间为35-45天,依栽培工艺的不同有些厂家甚至发菌培养就花费60天时间。待菌丝满袋后,依然将菌袋留置于培养室内进行后熟培养,培养时间45-60天。待发菌成熟后,再转入开袋和出菇管理。以上方法菌龄时间长,至少要90天以上,再加上出菇管理还要30天左右,整个生产周期通常在120天以上。众所周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建造工厂化培养房和出菇房,配置降温设施,菌龄的长短直接关系到库房的利用率也就是单位时间内的周转次数,周转越快,库房利用率就越高,固定资产投资就越小,从而成本就越低,反之效益就更高。同时,菌袋在库房里培养依然要保持相应的温度与清新的空气,只有当菌袋在库房里放置的时间越短,能耗才能相对较低,从而降低菌袋的单位成本,大幅度提高白真姬菇工厂化生产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缩短工厂化生产白真姬菇菌龄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能有效缩短工厂化生产白真姬菇的后熟处理时间,从而缩短工厂化生产白真姬菇的菌龄和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即单个菌袋固定投资占有量及节省能耗),提高经济效益,达到节能降耗和节本增效的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能缩短工厂化生产白真姬菇菌龄的生产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制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培养、后熟处理、开袋、出菇管理及采收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熟处理步骤是将经过发菌培养后的菌袋置于后熟处理室中进行培养,整个培养过程由二-三个依次重复进行的处理周期组成,每个处理周期由以下两个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低温处理阶段,此阶段控制后熟处理室的温度为12-15℃,空气相对湿度为85%以上,保持库房空气清新,并且30min/2-3h用200lux以上均匀光线间歇光照一次;处理时间为3d;
第二阶段:常温处理阶段,此阶段控制后熟处理室的温度为22-25℃,空气相对湿度为70%以下,保持库房空气清新;处理时间为2d。
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后熟处理步骤中,每个处理周期的每个阶段均可通过换气1次/2-3h 来保持库房空气清新。
每个处理周期的第一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优选为85%,优选30min/2h用200lux以上均匀光线间歇光照一次;每个处理周期的第二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优选为65%。
此外,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如下:在开袋时,还可对菌袋表面进行轻度搔菌处理。所述轻度搔菌处理的操作方法如下:用较为锋利的钯或铲搔去料面老菌种块,而对料面只进行轻度机械刺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岩市新罗区火火食用菌有限公司,未经龙岩市新罗区火火食用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03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便鞋带
- 下一篇: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蚊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