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4066.3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7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1/04 | 分类号: | B60C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1.一种充气轮胎,具有:胎体,该胎体从胎面部经由胎侧部而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以及带束层,该带束层由在该胎体的径向外侧、且在所述胎面部的内部所配置的一层以上的带束帘布形成,
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具有:包括轮胎赤道、且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中央主沟;在该中央主沟的轮胎轴向两外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由所述中央主沟和所述一对胎肩主沟划分而成的一对中央陆地部;构成所述各胎肩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的一对胎肩陆地部;设置于所述中央陆地部的中央横沟;以及设置于所述胎肩陆地部的胎肩横沟,
在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且使所述轮胎填充正规内压、并加载有正规载荷的70%的载荷且以0°外倾角与平面地面接触的70%加载状态下,所述中央陆地部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上的宽度W1、与所述胎肩陆地部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上的宽度W2之比W2/W1为1.15~2.0,
所述中央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而朝与所述带束帘布中配置在轮胎径向最外侧的外侧带束帘布的带束帘线相反的方向倾斜,并且,所述中央横沟的沟宽为2mm以下,
所述胎肩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而朝与所述外侧带束帘布的带束帘线相同的方向倾斜,
并且,所述胎肩横沟不与所述胎肩主沟连通、或者以1.2mm以下的沟宽与所述胎肩主沟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具有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方向的胎面花纹,
在所述胎肩横沟中,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肩横沟不与所述胎肩主沟连通,
在所述胎肩横沟中,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肩横沟与所述胎肩主沟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W2/W1为1.15~1.5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横沟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α为30°~80°,
所述胎肩横沟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β为60°~9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肩横沟包括闭合沟,该闭合沟的至少一端在陆地部内形成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横沟包括主中央横沟,该主中央横沟的一端与中央主沟连通、且另一端与胎肩主沟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横沟包括副中央横沟,该副中央横沟的一端在所述中央陆地部内形成终端、且另一端与所述胎肩主沟或所述中央主沟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中央横沟包括:与所述中央主沟连通的内侧副中央横沟;以及与所述胎肩主沟连通的外侧副中央横沟,
所述内侧副中央横沟以及所述外侧副中央横沟配置成为彼此的沟中心线的延长线平滑地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侧副中央横沟的沟壁与所述胎肩主沟的沟壁交叉的交叉部设置有倒角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406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阀总成的装配装置
- 下一篇:灯具导线引入管锁紧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