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蒿琥酯纯化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6900.2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4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罗庆林;侯磊;崔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恒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93/20 | 分类号: | C07D493/20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龚笋根 |
地址: | 409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蒿 纯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纯化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青蒿琥酯纯化工艺。
背景技术
青蒿琥酯是以双氢青蒿素为原料合成的一种青蒿素衍生物,化学分子式为C19H28O8,白色结晶,熔点为1290~1400℃,无臭、味苦,易溶于氯仿,在丙酮中溶解,在甲醇或乙醇中微溶,几乎不溶于水。青蒿琥酯是一种特效抗疟药,对疟原虫无性体有很强的灭杀作用,能迅速控制疟疾发作,可以单独使用作为口服制剂和针剂,也可以与盐酸阿莫地喹等药物配伍成复方口服制剂和针剂,是效果最佳的抗疟药之一。且青蒿琥酯与弱碱能生成青蒿琥酯盐而易溶于水,制剂上方便做成针剂而易更快发挥作用,同时用量也减少,可尽量避免长期使用而产生耐药性。因此,青蒿琥酯将是今后重点发展的青蒿素衍生物抗疟药。
目前关于青蒿琥酯的生成工艺报道比较少,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两条合成路线:一是直接以青蒿素为原料,还原为双氢青蒿素,再将双氢青蒿素酯化生成青蒿琥酯;二是直接以双氢青蒿素为原料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青蒿琥酯。但两种合成方法都存在产率不高、工艺操作复杂、能耗高且不环保等缺点。例如申请号为201010248940.4“一种青蒿琥脂的生产方法”的专利文本中,其产品结晶步骤是“将经浓缩至无溶剂溶液按1kg双氢青蒿素加入20%甲醇2L,冷冻结晶,离心过滤,即得粗品”。结晶步骤操作复杂,时间也较长,不适于工业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收率高、结晶时间短的青蒿琥酯纯化工艺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青蒿琥酯纯化工艺包括步骤:
a.酯化:按顺序依次将三氯甲烷、双氢青蒿素、丁二酸酐、三乙胺依次加入反应罐中,在常温下搅拌反应0.5-2h,用薄层层析检测反应彻底时,加入过量的酸终止反应;
b.萃取:将终止后的反应液转入分液漏斗中,加入等体积的纯净水进行萃取,萃取多次,直至水层澄清,将反应液进行过滤;
c.浓缩:滤液蒸发浓缩至体积为原体积的1/20-1/25;
d.结晶:将浓缩液加入同体积的石油醚,搅拌均匀,静置4-6min结晶,离心过滤,滤饼为青蒿琥酯粗品;
e.精制:将青蒿琥酯粗品加入甲醇,常温搅拌至全部溶解,再加入纯净水,边加水边搅拌,直至晶体全部析出,离心过滤;
f.烘干:将青蒿琥酯晶体烘干,即得产品。
也就是说酯化反应时,反应时间为0.5-2h,利用薄层层析检测反应的进度:具体的是制备一个薄层层析标准板,即用原料在层析板上进行层析,酯化反应后将反应物在同样成分含量的层析板上进行层析,通过对比双氢青蒿素的斑点是否存在来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完全彻底,待反应彻底后,加入酸调节pH至酸性;萃取是多次重复萃取,每次加入与反应液等体积的纯净水进行萃取,直到水层澄清时,停止萃取;浓缩滤液采用蒸发方式,可以是减压蒸发也可以是常压蒸发,可以用旋转蒸发仪蒸发也可以用升降膜蒸发器进行蒸发,浓缩至滤液原体积的1/20-1/25。
进一步的,所述的三氯甲烷、双氢青蒿素、丁二酸酐、三乙胺的加入比例为:每10kg双氢青蒿素加入140-180L三氯甲烷、4-8kg丁二酸酐和1-1.2L三乙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三氯甲烷、双氢青蒿素、丁二酸酐、三乙胺的加入比例为:每10kg双氢青蒿素加入180L三氯甲烷、8kg丁二酸酐和1.2L三乙胺。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a中搅拌反应时间为1h。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e中青蒿琥脂粗品和甲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1。也就是说每1kg的青蒿琥酯粗品加入1L的甲醇进行精制。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b中萃取次数为3-6次。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a中酸为稀盐酸。稀盐酸即为HCl质量分数为9.5%-10.5%的水溶液,使用稀盐酸终止反应不会引入更多的杂质,便于后期分离,且稀盐酸浓度低不会破坏有效成分。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c的蒸发浓缩温度不高于60℃。这是为了减少副反应发生,减少杂质生成。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步骤f烘干为真空烘干,且温度不高于60℃。
上述技术方案中各组分的用量是参与反应的最佳原料比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进行等同的变化。例如:因为工业生产本身的误差导致的参数变化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等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恒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恒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69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精密MG涂布单元
- 下一篇:一种株行条播机排种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