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晶变改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9424.X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7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孟婥;黄双;孙以泽;徐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上海盟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1/61 | 分类号: | D06M11/61;D06B5/14;D06B5/16;D06B5/22;D06B15/00;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改性 方法 | ||
1.一种复合晶变改性方法,其特征是:将被改性材料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入改性介质,升压至改性压力,然后瞬间释放压力,再采用抽真空、高速离心旋转牵伸和微波联合作用并去除改性介质,即获得复合晶变改性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晶变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改性材料为纤维、纱线或织物;
所述纤维为天然纤维或粘胶纤维;所述天然纤维为棉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黄麻纤维、洋麻纤维、菠萝麻纤维、剑麻纤维、汉麻纤维、青麻纤维、槿麻纤维、蕉麻纤维或椰麻纤维;所述粘胶纤维主要为普通粘胶纤维、高湿模量粘胶纤维或高强力粘胶纤维;
所述纱线为天然纤维和/或粘胶纤维纺成的纱线;为天然纤维纯纺纱线、天然纤维混纺纱线、粘胶纤维纯纺纱线、粘胶纤维混纺纱线或天然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
所述织物为所述纱线和/或所述粘胶纤维织成的织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晶变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晶变改性材料的微观晶格与所述被改性材料的微观晶格相比,孔隙增大10~20%,结晶度减小11~32%。所述复合晶变改性材料与所述被改性材料相比,上染率提高18~50%,色牢度提高15~30%,改性效率提高10%~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晶变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介质为液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晶变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压力P为0.5~9MPa,所述瞬间释放压力是指压力瞬间降到所述改性压力的1%及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晶变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为绝对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复合晶变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瞬间是指0.3秒~5.0秒,所述释放压力的降压速率为0.1MPa/s~30MPa/s。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变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为等速升压、变速升压或间隙升压或其中两种的组合;
等速升压时,升压速率k为0.1MPa/min~0.5MPa/min中的一恒定值;
所述变速升压为线性升压或抛物线升压;
线性升压时,升压速率k满足关系式
抛物线升压时,升压速率k满足关系式
其中t为升压时间;k0为初始升压速率,为0.5MPa/min~2.5MPa/min;
间隙升压时,间隙时间为1min~20min,每次间歇升压时间为1~5min,升压速率为0.5MPa/min~2.5MPa/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晶变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升压后保持1min~3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晶变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高速离心旋转牵伸和微波联合作用为:抽真空直至负压及以下,高速离心旋转速度至100~800rpm、径向牵伸至1~5mm,微波辐射、抽真空和高速离心旋转牵伸联合作用,并发运行或交替运行,去除材料中的改性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上海盟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华大学;上海盟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942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