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纯棉竹节弹力针织纱及其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6314.6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8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范有德;袁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裕华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34 | 分类号: | D02G3/34;D02G3/32;D02G3/44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曹绍文 |
地址: | 242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纯棉 竹节 弹力 针织 及其 制作 工艺 | ||
1.一种纯棉竹节弹力针织纱的制作工艺,步骤包括原料准备、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络筒工序,其特征在于:
①所述原料准备中,包覆层采用重量比为90%的新疆329级棉花和10%的长绒棉,芯纱采用氨纶丝;
②所述清花工序中,分别对新疆329级棉花和长绒棉进行清花,流程均为:
由FA002D型自动抓棉机经A035E型混开棉机经FA106B型豪猪式开棉机经A092AST型振动式双棉箱给棉机再经A076F型单打手成卷机成卷;
③所述梳棉工序中,分别对新疆329级棉花和长绒棉进行梳棉,均采用A186E型梳棉机出棉条,新疆329级棉花经A186E型梳棉机后成普梳棉条,长绒棉经A186E型梳棉机后成长绒棉条;
④所述并条工序中,采用FA306并条机,并通过二道并合的方式,经过两次将普梳棉条和长绒棉条进行并条;
⑤所述粗纱工序中,采用TJFA458A型粗纱机,粗纱条干CV4.0%以内;
⑥所述细纱工序中,采用FA507型细纱机,通过这道工序加入芯纱氨纶丝,氨纶丝使用之前需平衡温湿度;
⑦所述络筒工序中,采用Savio自动络筒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棉竹节弹力针织纱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纶丝细度为20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棉竹节弹力针织纱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花和梳棉工序中,由于长绒棉长度长,线密度细,成熟好,单强高,回潮、含杂率低,有害疵点少,所以加工长绒棉速度较细绒棉速度降低10%,以减少束丝,便于多松早落、少打多梳的目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棉竹节弹力针织纱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条工序中,第一次并条,FA306型并条机中三罗拉隔距为10×20mm,后牵伸1.75倍,前压辊速度为350米/分;第二次并条中,三罗拉隔距为10×20mm,后牵伸1.30倍,前压辊速度350米/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棉竹节弹力针织纱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纱工序中,后牵伸1.30—1.40倍,传动比大于15,纺基纱时伺服电机的速度大于100r/min,伺服电机的最高速度,即纺竹节的速度小于1700r/min,捻度系数为380—430,钳口隔距块我们选择3.5mm,比正常隔距块3.0mm大一档,钢丝圈重量在基纱号数与平均号数之间选择,实践我们选择6903 4/0钢丝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棉竹节弹力针织纱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纱工序中,相对湿度为6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棉竹节弹力针织纱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络筒工序中,络筒电清参数以切掉粗竹节40%以上的大粗节及细于基纱50%以下的细节为主,自动络筒机与电子清纱器部分工艺参数为:络筒速度为900m/min;电清工艺:棉结N700,短粗S250%/5.0CM,长粗L140%/60CM,细节T-50%/6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棉竹节弹力针织纱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络筒工序之后,将纺成的筒纱进行高压定捻,定捻时间5小时,压力0.4MPa,温度140度,恒温完善定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制作而成的纯棉竹节弹力针织纱,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纱,所述芯纱外包覆有由普梳棉条和长绒棉条混合而成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为相互间隔的粗节和细节。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纯棉竹节弹力针织纱,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纱为20D的氨纶丝,其牵伸倍数为3.5倍,所述包覆层中普梳棉条的重量比为90%,长绒棉条的重量比为10%,所述纯棉竹节弹力针织纱的基纱为C47S,竹节长度分别为2.5cm、3.0cm、3.8cm、4.5cm 、4.8cm,节距为8cm—20cm无规律间距,所述竹节的外径为基纱外径的2.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裕华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裕华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631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