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烧结多孔砖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31009.6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6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宇新墙体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32 | 分类号: | C04B33/132;C04B33/135;C04B38/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216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 多孔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结多孔砖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建筑用墙体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墙体材料用砖主要分烧结砖(主要指粘土砖)和非烧结砖(灰砂砖、粉煤灰砖等),俗称砖头。粘土砖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普通砖(实心粘土砖)的标准规格为240毫米×115毫米×53毫米(长×宽×厚);多孔粘土砖根据各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如KP1型多孔粘土砖,其外形尺寸为240毫米×115毫米×90毫米,外墙厚度一般为240毫米或370毫米。按抗压强度(牛顿/平方毫米,N/mm2)的大小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MU7.5 这6个强度等级 。粘土砖就地取材,价格便宜,经久耐用,还有防火、隔热、隔声、吸潮等优点,在土木建筑工程中使用广泛。废碎砖块还可作混凝土的集料。
但是由于普通粘土砖块小、自重大、耗土多,并且施工效率低,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烧结多孔砖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烧结多孔砖轻质、高强度、空心、大块,施工效率高,能够充分满足现代建筑的需要。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烧结多孔砖,按重量份数包括粘土50~60份,粉煤灰20~35份,煤矸石15~22份,氧化钙3~5份,氟硅酸钠1~4份。
上述烧结多孔砖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粉碎:将粘土粉碎至不小于300目,粉煤灰、煤矸石、氧化钙和氟硅酸钠分别粉碎到不小于200目;
(2)混料:按照重量份数取步骤(1)中粉碎好的粘土50~60份,粉煤灰20~35份,煤矸石15~22份,氧化钙3~5份,氟硅酸钠1~4份,加水60-80份,加入搅拌机中充分搅拌混合;
(3)用成型机压成多孔砖的坯料;
(4)陈化,在常温下陈化4-7天;
(5)烧结:将陈化好的坯料送入窑炉烧结,烧结温度820~980℃,升温速率1~3℃/分钟,保温时间3-5小时;
(6)室温冷却,制得成品。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砖轻质、高强度,并且空心可使建筑物自重减轻30%左右,节约粘土20%~30%,节省燃料10%~20%,墙体施工功效提高40%,并改善砖的隔热隔声性能。通常在相同的热工性能要求下,用空心砖砌筑的墙体厚度比用实心砖砌筑的墙体减薄半砖左右。
2.由于原料颗粒过细会使得干燥困难,原料颗粒过粗会使得砖的强度减小,本发明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确定原料的细度为粘土的粒度不小于300目,最佳为320-380目,粉煤灰、煤矸石、氧化钙和氟硅酸钠分别的粒度不小于200目,最佳为240-260目。
3.本发明的砖经过陈化,使得砖坯质量得到提高,废坯率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烧结多孔砖,按重量份数包括粘土50份,粉煤灰20份,煤矸石15份,氧化钙5份,氟硅酸钠4份。
实施例2
烧结多孔砖,按重量份数包括粘土60份,粉煤灰35份,煤矸石22份,氧化钙3份,氟硅酸钠1份。
实施例3:
烧结多孔砖,按重量份数包括粘土54份,粉煤灰27份,煤矸石19份,氧化钙4份,氟硅酸钠2份。
上述烧结多孔砖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粉碎:将粘土粉碎至不小于300目,粉煤灰、煤矸石、氧化钙和氟硅酸钠分别粉碎到不小于200目;
(2)混料:按照重量份数取步骤(1)中粉碎好的粘土50~60份,粉煤灰20~35份,煤矸石15~22份,氧化钙3~5份,氟硅酸钠1~4份,加水60-80份,加入搅拌机中充分搅拌混合;
(3)用成型机压成多孔砖的坯料;
(4)陈化,在常温下陈化4-7天;
(5)烧结:将陈化好的坯料送入窑炉烧结,烧结温度820~980℃,升温速率1~3℃/分钟,保温时间3-5小时;
(6)室温冷却,制得成品。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等同替换所组成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宇新墙体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宇新墙体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10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