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及大型电动车蓄电池维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3587.3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7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林子生;王显宏;杨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子生;王显宏;杨洪涛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154843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大型 电动车 蓄电池 维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维修方法,具体是一种机动车及大型电动车蓄电池维修方法。
背景技术
蓄电池在电容量下降无法使用时,如果对损坏的极板组进行维修或更换,就必须打开蓄电池盖,但蓄电池盖打开后就很难再封严。因此,目前的蓄电池属于一次性消费品,亦即蓄电池无法使用即报废换新。然而,蓄电池因极板损坏、硫化物质脱落、短路导致的电容量下降或不充电故障,通过维修是可以使蓄电池重新使用,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中国专利CN1305167C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的维修方法,但该方法仅适应于电动自己车蓄电池(小型电平)的维修,这类蓄电池采用胶封代替蓄电池盖,因此可以采用其权利要求所述开窗机,通过热压熔融方式打开单格极板进行维修更换。显然,这种方法无法用于机动车及大型电动车蓄电池的维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现有蓄电池一次性报废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使损坏或报废的蓄电池重复使用,且可以恢复并增加蓄电池容量的机动车及大型电动车蓄电池维修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动车及大型电动车蓄电池维修方法,它按下述步骤进行:
a.用电钻沿蓄电池正、负极柱中心向下钻孔,使金属铅极柱与蓄电池盖断开,然后用手电锯或电热丝沿蓄电池盖外周缘切割,使蓄电池盖与蓄电池壳体分离;
b.断开各极板组之间的金属铅连接件,将蓄电池壳体内所有极板组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更换已损坏的极板片或隔片;
c.用压力工具压缩已变形或变厚的极板组,并按蓄电池增量要求,在每组极板组里增焊1-10片新的极板片,然后将所有极板组放回原位,焊接好连接各极板组的金属铅连接件;
d.用0.5-1㎜厚的塑料板制作蓄电池内盖,然后用电热胶棒枪将制作好的蓄电池内盖密封固结在蓄电池壳体上,并使蓄电池正、负极柱穿过蓄电池内盖;
e.用管径1寸的硬塑料管切割成1.2㎝高的接口圈,将制作好的接口圈粘接在原蓄电池盖内侧的加液口部位,并在接口圈下端口涂抹密封胶,再将原蓄电池盖回归在蓄电池壳体原位压紧,使接口圈压住蓄电池内盖并通过预先涂抹的密封胶与蓄电池内盖粘接,然后用塑料焊将原蓄电池盖与蓄电池壳体周边封好,形成两盖合成一体;
f.铅焊蓄电池正、负极柱;通过原蓄电池盖上的加液口并顺接口圈向下,在蓄电池内盖上烫开加液口;
g.加注电解液,为蓄电池充满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蓄电池使用中因损坏一次性报废问题,通过本发明维修至少可以使蓄电池再使用1-2年,延长了蓄电池使用寿命,并通过本发明步骤c使维修后的蓄电池容量可以超过原蓄电池的初始容量。维修后的蓄电池增加了一个与原盖成一体的内盖,使蓄电池盖具有缓冲效果,有效防止蓄电池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盖爆开的现象。本发明只需简单的维修工具,完全手工操作,省时省力,包括蓄电池壳均废旧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去掉蓄电池盖后蓄电池壳内部示意图。
图2为蓄电池盖内侧示意图。
图3为蓄电池内盖(塑料板)示意图。
图4为接口圈示意图。
图中:蓄电池壳体1,极板组2,金属铅连接件3,极柱4,蓄电池盖5,接口圈6,极柱孔7,蓄电池内盖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以维修机动车常用120AH.C蓄电池为例说明。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用1㎝粗钻头的电钻对蓄电池正、负极柱4由极柱4中心向下钻孔,孔深1㎝,使极柱4与蓄电池盖5的结合部断开,然后用手电锯沿蓄电池盖5外周缘切割,使蓄电池盖5与蓄电池壳体1分离。
2.断开各极板组2之间的金属铅连接件3,将蓄电池壳体1内的六块极板组2(见图1)全部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更换已损坏的极板片或隔片。
3.用压力工具压缩已变形或变厚的极板组2(蓄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板组2均会出现变形或变厚现象),并按蓄电池增量要求,在每组极板组2里增焊两片新的极板片,然后将所有极板组2放回原位,并通过铅焊连接好各极板组2的金属铅连接件3。
4.用0.8㎜厚的塑料板制作蓄电池内盖8(见图3),然后用电热胶棒枪将制作好的蓄电池内盖8密封固结在蓄电池壳体1上,并使蓄电池正、负极柱4穿过蓄电池内盖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子生;王显宏;杨洪涛,未经林子生;王显宏;杨洪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35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