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状缝洞型油藏的三维渗透率场的获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5496.3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0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彭小龙;刘勇;杜志敏;王可可;汤小龙;邓钰三;王铭伟;张世明;苏海波;张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10 | 分类号: | E21B47/10;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状缝洞型 油藏 三维 渗透 获取 方法 | ||
1.一种网络状缝洞型油藏的三维渗透率场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网络状缝洞型油藏的三维渗透率场的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用岩石取心、测井解释获取单井剖面上的孔隙度,利用三维油藏精细描述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网络状油藏三维孔隙度场;
第二,确定油藏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对于孔隙度较低的储层的孔渗关系,利用孔渗半对数关系,根据单井储层的孔、渗资料,用统计方法确定孔渗关系式的各项参数,从而根据该数量关系得到初步三维渗透率场;
第三,利用Darcy-Stokes多相流动模型获得平板状、圆管状缝洞体的等效渗透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最小临界渗透率值,然后将临界渗透率值作为最大值将该值渗透率做截断处理,从而得到不规则缝洞体的等效渗透率值;
第四,用示踪剂和干扰试井测试结果对截断处理后的渗透率场做校正;
第五,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渗透率场进行的校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网络状缝洞型油藏的三维渗透率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岩石取心、测井解释获取单井剖面上的孔隙度利用三维油藏精细描述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网络状油藏三维孔隙度场采用如下步聚:
用岩石取心、测井解释获取单井剖面上的孔隙度,用岩样孔隙度校正测井孔隙度,然后得到单井剖面上连续的孔隙度分布,然后按小层计算平均值;
采用多点统计法,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单井岩性剖面、区域古水文环境地理等资料建立沉积相和岩溶相模型;
以三维沉积相及岩溶相为控制,三维地震数据为约束,以单井孔隙度值作为确定值,采用随机建模方法预测井间孔隙度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网络状缝洞型油藏的三维渗透率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具有半对数关系,即φ+C1lnK+C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网络状缝洞型油藏的三维渗透率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示踪剂和干扰试井测试结果对截断处理后的渗透率场做校正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统计油藏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数理关系;统计样品不考虑基岩孔隙;以微小裂缝、半充填溶洞、微小溶洞储层为主;不包括孔隙度极高的样品,即样品的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10D;
步骤二,基于Darcy-Stokes多相流动模型获得平板状、圆管状缝洞体的等效渗透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最小临界渗透率值,然后将临界渗透率值作为最大值将该值渗透率做截断处理,从而得到不规则缝洞体的等效渗透率值;据裂缝性油藏的渗流理论可知,当大尺度缝洞体的渗透率超过临界渗透率值以后,继断增加渗透率值对于油藏渗流规律的影响小;
步骤三,用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法结合示踪剂测试进一步校正渗透率,验证和调整临界渗透率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网络状缝洞型油藏的三维渗透率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不规则大尺度缝洞体的渗透率值采用的方法为:
步骤一,基于Darcy-Stokes多相流动模型获得平板状、圆管状缝洞体的等效渗透率:
大裂缝采用平板状的等效渗透率计算公式:
圆管形溶蚀管道采用的等效渗透率计算公式:式(1)~(2)中:-溶洞介质的等效渗透率;h-裂缝宽度;φ-溶洞管道体积与岩块总体积之比,相当于溶洞孔隙度;r-溶洞管道半径;
步骤二,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最小临界渗透率值,然后将临界渗透率值作为最大值将该值渗透率做截断处理,从而得到不规则缝洞体的等效渗透率值;
步骤三,为了反映流动过程中驱替前缘的形态的变化,对大尺度缝洞体不同部位的渗流透按倍比关系调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获取网络状缝洞型油藏的三维渗透率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尺度缝洞体内的流动服从自由流体流动规律,根据牛顿流体力学理论,管道不同部位的流速服从公式(3),可知流动管道中部的流速要高于管道边部的流速,针对不同的部位,在渗透率截断处理的基础上,依照公式(4)做倍比调整:
式(3)~(4)中:u*-流速,h-平板流动通道的厚度;p-压力;y-距流动通道壁面的距离,取值-临界渗透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未经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549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温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纳米级草酸亚铁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