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和卫星跟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6985.0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3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星;朱庆生;万里;郭荣华;龚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启东欣洋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3/10 | 分类号: | G05D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陈静 |
地址: | 21004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 卫星 跟踪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体跟踪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工程和卫星极轴天线设备 中的太阳或卫星的跟踪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对天体(如太阳、星星)和人造空间移动体(如卫星、导弹和飞船)的 跟踪已相当成熟,但是在特定的领域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它的制造成本,才能获得更好 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太阳能光发电和热发电中,必需与常规能源比较其发电成本,并且逐 步地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才得获得又环保又廉价的清洁能源,推动太阳能发电的应用。
要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降低跟踪仪器的成本至关重要。国内外的研究和试验表明: 双轴跟踪与固定太阳电池板比较,可以提高35~40%的转换效率;在采用塔式太阳能热发 电中,跟踪仪器(即定日镜)的成本要占整个发电系统成本的80%。因此,降低跟踪仪器 的成本是减小太阳能总体发电成本的最有效途径。
现有跟踪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机械传动部分、底座支架部分和控制器部分。在 高端跟踪设备中,例如用于天文观察测量的一类仪器,它们的跟踪系统虽然能满足太阳能 应用要求,但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无法套用。在一些为应用于太阳能跟踪的专利文献 中,如中国专利文献200510094900.8;200780050920.2中,大多采用地平式运动装置, 其要求必须在方位角和高度角两个方向进行连续跟踪,而且机械传动机构都采用传统的减 速方法,即用齿轮、蜗轮蜗杆付、凸轮、行星齿轮、平行四连杆机构等,所以其仪器结构 仍然复杂,制造成本下降不大,总体成本还是较高;此外,也有专利文献如中国专利 201010589870.9、201120174363.9等,提出使用电动推杆来实现对太阳跟踪和卫星极轴天 线的驱动,但是由于受本身结构和使用方法的限制,此类技术方案只能适用于驱动小角度 范围,不超过100度,对于高度角(0~90°)或者赤纬角(-23.5°~+23.5°)能满足 要求,但对于方位角(±99°)和时角(±75°)不能满足,而且它们没有解决这类机构 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运动部件裸露在外,封装麻烦,在雨雪天会导致生锈而无法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满足太阳能 工程和卫星极轴天线设使用要求的太阳和卫星跟踪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运行可 靠,自身功耗小,可以应用于太阳能工程和卫星极轴天线设备中。
本发明的跟踪运动方式采用赤道式,它具有两根运动轴:一根是平行于地球自转轴的 轴,即极轴,或称时角轴,实现东西向运动,跟踪时角的变化,以15角分/分钟的恒速运 动连续跟踪太阳:另一根是与极轴相垂直的轴,即赤纬轴,实现南北向运动,以改变赤纬 角,体现一年中太阳随季节的变化。
本发明与现有的地平式运动跟踪装置相比较,具有两大优点:一是跟踪的角度范围小, 在同一时间跟踪条件下,如从早上8点关到下午5点,这有利于传动机构的应用;二是本 发明只需对极轴进行连续跟踪,而对赤纬轴可间隔较长时间变动一次,由计算可知每天只 需运动一次,即可满足精度要求,而在夏至及冬至季节甚至可以几天跟踪一次。而地平式 装置必须对方位轴和高度轴进行连续驱动,才能保证跟踪太阳的精度要求。本发明的这两 项优点,有利于传动机构简易化,並使相应的跟踪控制器能进一步精简。
具体来说,本发明包括负载支架、跟踪传动机构及固定安装跟踪传动机构的基座,所 述跟踪传动机构包括跟踪时角变化的极轴,及与极轴相垂直的改变赤纬角的赤纬轴,极轴 和赤纬轴分别由极轴跟踪传动机构和赤纬轴跟踪传动机构驱动,其中:
所述极轴跟踪传动机构包括极轴推杆、极轴连杆及极轴电机,极轴连杆的一端固定在 极轴上,另一端通过一个轴承与极轴推杆的活动杆顶端相连,在极轴推杆的套筒处安装极 轴万向轮,所述极轴万向轮的轴心线和极轴连杆端的轴承轴心线,均与极轴轴心线平行, 并与极轴推杆轴心线垂直且相交;当极轴电机启动时,极轴推杆的活动杆在伸长或缩短的 同时,绕极轴万向轮的轴心线作旋转运动,同时推动极轴连杆绕极轴轴心线作旋转运动, 从而推动极轴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启东欣洋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启东欣洋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69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