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腹腔微创手术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7758.X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5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付庄;钱欢;郑望望;周航飞;费健;魏振红;闫维新;赵言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祖志翔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腹腔 手术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科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腹腔微创手术工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手术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具有多功能的手术机器人用微器械是手术机器人中重要的关键核心器件之一。手术机器人微器械用于微创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手术机器人末端的微器械进入人体,对人体组织进行切割、夹紧和缝合等操作。目前,国内达到较高要求的机器人有以天津大学为主研发的“妙手”系列机器人;国外较为成熟的手术机器人系统有达芬奇手术系统、ZEUS机器人手术系统和AESOP机器人系统,但是其系统技术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的几率大于一般的内窥镜手术系统,而且价格昂贵,不能满足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需求。国内的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尚未达到临床运用的水平,其重要原因是手术机器人的末端器械功能单一化,需要更换多个末端或者多个刀具来共同完成一个手术,不仅成本高、过程复杂,不利于微创手术的进行,而且手术中需要切开多个创口,容易造成患者失血过多的现象。
专利号为201110359616.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块关节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用微器械末端,该手术器械结构为模块式布置,采用钢丝绳进行部件的传动,其采用上下两部分与连接片相连的形式来实现机构的转动。该结构的缺点是手术功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比较复杂的手术,结构复杂、加工困难,采用两根钢丝来传动复杂构件的方式降低了其稳定性。
专利号为201110007611.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用夹钳式手术机械,该手术器械是通过电机驱动四个驱动轮来操作机构的各个部件。该结构的缺点是系统的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在微小的手术创口下很难进行精密的手术,更换刀具和维修程序比较复杂,实际应用比较难以实现。
上述两种手术机器人用器械存在有共同的缺陷,首先功能单一,每一次只能实现一种功能,要进行另一手术操作就必须更换端部的工具或刀具,否则就要多件手术机器人共同操作,从而使患者身体遗留多处创口;其次它们都结构复杂,导致操作不稳定、成本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腹腔微创手术工具,其具有多样功能以减少手术过程中更换工具的麻烦,同时实现多种手术操作,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满足手术精确性、灵活性、稳定性及安全性的要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腹腔微创手术工具,连接于执行器上,其包括有端盖、左刀片、右刀片、连接轴、第一钢丝、第二钢丝、电灼电极、CCD和若干LED,其中,左刀片和右刀片的形状对称且交叉布置,该左刀片和右刀片的后端设置有穿轴孔和环绕该穿轴孔的绕线槽,端盖设有中心孔,连接轴依次通过端盖的中心孔以及左刀片和右刀片的穿轴孔将端盖、左刀片和右刀片连接于所述执行器上,第一钢丝环绕在左刀片的绕线槽中且能够牵动该左刀片绕连接轴旋转,第二钢丝环绕在右刀片的绕线槽中且能够牵动该右刀片绕连接轴旋转,左刀片和右刀片的前端各设置有用于手术穿线的固定孔,左刀片与右刀片相对的前端内侧均设有夹持齿,左刀片和右刀片前端的外侧为开有沟槽的扩张面,该左刀片和右刀片的中部设有能够实现相向剪切功能的刀刃,电灼电极设置于左刀片的前端,该左刀片的后端设有与该电灼电极连接的电接口,右刀片的前端设有吸液孔,该右刀片的后端设有吸液接口,该吸液接口通过贯通右刀片的管孔与该吸液孔连通,CCD和若干LED设置于端盖上。
所述的执行器为手术机器人手臂。
由所述的左刀片和右刀片后端穿轴孔的中心到该左刀片和右刀片前端末梢的长度为18mm。
所述的若干LED分布于CCD的周围,该CCD位于所述端盖前侧的中间部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功能多样,集夹、剪、扩、吸/吹、电灼、实时观察多种功能于一体,避免了手术过程中频繁更换工具的繁琐,或者增加手术创口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更可以缩短手术准备时间和过程时间。
2、具有更多的新颖功能:
吸/吹功能——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组织液或者血液容易覆盖伤口,阻碍手术的进行,通过吸液孔实现吸或吹可以保持手术部位的可见度,改善手术条件;
电灼功能——在手术过程中,部分伤口需要快速止血,而普通的缝合办法显然满足要求,电灼电极可以在接触器官组织后快速升温,产生电灼效果,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扩张功能——在手术过程中,部分创口面积比较窄,无法进行有效地操作,左、右刀片前端外侧的扩张面能够实现扩张功能,从而帮助增大局部的手术空间,使操作更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77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鱼池过滤系统
- 下一篇:一种马桶用缓降阻尼装置以及缓降阻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