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1795.8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6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吴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银龙 |
主分类号: | B60C7/24 | 分类号: | B60C7/24;B60C7/00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22233 江苏省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改良 结构 | ||
1.一种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包括轮毂(1)和外胎(3),所述外胎为形成有空腔的敞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弹性连接组件(2)一端固接于所述轮毂的两侧外圆周上,弹性连接组件另一端两侧对应固定定位于外胎敞口端的两内侧面上;
设有一免充气内胎,所述免充气内胎定位设于弹性连接组件(2)朝向外胎内圆周面的另一端上;
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另一端两侧沿轮毂轴向呈背向受力后能够推动所述免充气内胎向所述外胎内圆周面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二弹性支撑板(23,24)和第一、二支撑环片(21,22);
所述第一、二支撑环片对应固定嵌设于所述外胎敞口端的两内侧面上;
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的一端分别对应固定定位连接于所述轮毂的两侧外圆周上,第一、二弹性支撑板的另一端分别对应定位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支撑环片上;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均向轮毂中心倾斜;
所述免充气内胎的宽度小于轮毂轴向宽度,所述免充气内胎定位跨设于第一、二支撑环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为复数个,均呈均匀间隔对应设于所述轮毂外圆周上,且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呈交叉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均为对应绕轮毂两侧外圆周上设置一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毂包括轮毂本体(11),所述轮毂本体沿其两侧外圆周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12)和第二凸缘(13),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分别自轮毂本体两侧圆周面向外延伸;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一凸缘外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环片外壁固定定位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凸缘外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环片外壁固定定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之间的轮毂本体上分别固设有对应的第一、二挡片,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分别对应靠近第一、二挡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环片和第二支撑环片的外圆周上分别设置有背向所述第一支撑环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环片外侧壁且向所述外胎方向延伸的第三凸缘(14)和第四凸缘(15),所述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的外圆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免充气内胎分别固定定位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环片和第二支撑环片上的固定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结构相同,均为呈阶梯状结构;所述固定件为金属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外胎敞口端两侧圆周面的外壁设置有防褶皱压片,所述外胎敞口端两侧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防褶皱压片的内圆周面上设置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免充气内胎内设置有柔性填充物,所述免充气内胎与外胎内圆周面之间设有柔性填充物,所述柔性填充物能够随免充气内胎的扩张而扩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银龙,未经吴银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179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气机叶轮铣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活性钯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