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1795.8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6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吴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银龙 |
主分类号: | B60C7/24 | 分类号: | B60C7/24;B60C7/00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22233 江苏省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行驶用轮胎,具体地,涉及一种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充气轮胎在使用时会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在夏天使用充气轮胎时经常由于日照的原因需要频繁充气,甚至在日照温度过高时出现爆胎的现象。或者当遇到路面不够平坦时,轮胎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人为的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现破损漏气即需要立即更换整个轮胎,延误行程。目前,也有相关免充气轮胎的报道,但多数都限于理论,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无法正常运行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该结构可以有效保障轮胎在不同路面安全放心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充气轮胎改良结构,包括轮毂和外胎,所述外胎为形成有空腔的敞口结构:
弹性连接组件一端固接于所述轮毂的两侧外圆周上,弹性连接组件另一端两侧对应固定定位于外胎敞口端的两内侧面上;
设有一免充气内胎,所述免充气内胎定位设于弹性连接组件朝向外胎内圆周面的另一端上;
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另一端两侧沿轮毂轴向呈背向受力后能够推动所述免充气内胎向所述外胎内圆周面方向移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和第一、二支撑环片;
所述第一、二支撑环片对应固定嵌设于所述外胎敞口端的两内侧面上;
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的一端分别对应固定定位连接于所述轮毂的两侧外圆周上,第一、二弹性支撑板的另一端分别对应定位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支撑环片上;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均向轮毂中心倾斜;
所述免充气内胎的宽度小于轮毂轴向宽度,所述免充气内胎定位跨设于第一、二支撑环片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为复数个,均呈均匀间隔对应设于所述轮毂外圆周上,且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呈交叉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均为对应绕轮毂两侧外圆周上设置一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轮毂包括轮毂本体,所述轮毂本体沿其两侧外圆周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分别自轮毂本体两侧圆周面向外延伸;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一凸缘外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环片外壁固定定位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凸缘外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环片外壁固定定位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之间的轮毂本体上分别固设有对应的第一、二挡片,所述第一、二弹性支撑板分别对应靠近第一、二挡片。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第一支撑环片和第二支撑环片的外圆周上分别设置有背向所述第一支撑环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环片外侧壁且向所述外胎方向延伸的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所述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的外圆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免充气内胎分别固定定位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环片和第二支撑环片上的固定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结构相同,均为呈阶梯状结构;所述固定件为金属丝。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
外胎敞口端两侧圆周面的外壁设置有防褶皱压片,所述外胎敞口端两侧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防褶皱压片的内圆周面上设置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免充气内胎内设置有柔性填充物,所述免充气内胎与外胎内圆周面之间设有柔性填充物,所述柔性填充物能够随免充气内胎的扩张而扩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轮毂轴向宽度大于内胎宽度,实现在轮毂与第一、二弹性支撑板锁定时第一、二弹性支撑板与第一、二支撑环片连接位置受力背向受力张开,以及通过支撑环片与外胎锁定,使得免充气内胎径向朝向外胎内圆周底部移动;使用时,当轮胎接触地面后通过地面的反作用力获得平衡,从而维持轮胎的正常运行。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一、二支撑环片的外圆周设置第三、四凸缘,可以很好的将免充气内胎夹设于第一、二支撑环片与外胎之间;通过在外胎外圆周以扣合方式设置防褶皱压片以维持外胎和环片的贴合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轮毂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二支撑环片与外胎位置关系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二弹性支撑板、第一、二支撑环片与外胎位置关系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银龙,未经吴银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17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气机叶轮铣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活性钯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