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步催化制备(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47202.9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2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令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朗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7/62 | 分类号: | C12P7/62;C12R1/19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制备 氰基 羟基 丁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步生物催化耦联制备(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世界上最畅销的药物大类,它对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限速酶3-羟基-3-甲基辅酶A(HMG-CoA)还原酶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和罗素伐他汀(Rosuvastatin),前者是世界上首款销售额突破百亿美金的药物,而后者则是迄今为止降脂效果最好的他汀类药物,又被成为“超级他汀”。最近又有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除了是最有效的降低胆固醇的药物,而且对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症、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各种疾病都有显著疗效,如果进一步开发新适应症,他汀类药物无疑将会有更大的的临床应用范围。作为他汀类药物的关键手性中间体的(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市场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可以通过化学法或生物法加以制备。目前国内主要通过化学法生产,化学法的反应条件苛刻,成本高,纯度低,污染尤其严重,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相比较而言,生物法的反应条件温和,更加实用和环保。目前研究主要是利用(S)-4-氯-3-羟基丁酸乙酯为底物,在卤醇脱卤酶的作用下脱卤加氰基得到(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国内专利CN 101760468公开了利用突变到的卤醇脱卤酶催化生产(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的方法,但酶活较低,催化效率低,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国内专利CN 103014082公开制备(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的方法中,添加冻干酶粉,在水相体系中通过补加20%稀硫酸和30%的NaCN溶液控制反应体系的pH,催化剂的成本较高,无法进行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而且补入的NaCN溶液严重过量,NaCN是剧毒品,给后提取和操作环境安全隐患,不利于绿色环保的要求。
同时,由于所用底物(S)-4-氯-3-羟基丁酸乙酯也是由生物法获得,一般是先提取得到纯品的(S)-4-氯-3-羟基丁酸乙酯,再进行下一步反应,目前也尚无不经纯化中间产物(S)-4-氯-3-羟基丁酸乙酯,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两步法催化制备(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的方法,该方法反应步骤简单、成本较低、减少了有机溶剂和剧毒品的使用量,是一种绿色生产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两步催化制备(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以4-氯乙酰乙酸乙酯(COBE)为底物,在同一个反应体系,利用生物催化剂,通过两步催化反应,在水相缓冲液中反应制备(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过程中不需对中间产物(S)-4-氯-3-羟基丁酸乙酯提取纯化。
所述的两步催化反应为,第一步,4-氯乙酰乙酸乙酯(COBE)在含有重组酮还原酶KRED1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的催化下生成(S)-4-氯-3-羟基丁酸乙酯,第二步(S)-4-氯-3-羟基丁酸乙酯在含有卤醇脱卤酶HHDH的大肠杆菌的催化下生成(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整个过程在同一个水相体系中进行,第一步反应结束后不需对中间产物(S)-4-氯-3-羟基丁酸乙酯提取纯化直接进行第二步反应。
所述的含有重组酮还原酶KRED1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的制备方法为:将含有酮还原酶KRED1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单菌落接种到含卡那霉素抗性的液体LB培养基中,于30~38℃下,摇床180-220rpm振荡培养4~8小时,将培养得到的菌液接种到含卡那霉素抗性的液体LB培养基中,于30~38℃下,摇床180-220rpm振荡培养,培养至OD600值达到0.8~1.2时,加入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至终浓度1mM,于22~32℃下继续培养16~20小时,4℃下离心收集菌体,加入生理盐水清洗菌体2遍,再次离心收集菌体即得含有重组酮还原酶KRED1的大肠杆菌全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朗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朗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72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分条功能的贴合复卷机
- 下一篇:一种牦牛胃溶菌酶的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