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中冷器连接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1889.X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7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姜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舜江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中冷器连 接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尤其指汽车中冷器连接管。
背景技术
汽车中冷器是汽车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发动机进气管之间安装中冷器;其安装于汽车的增压器与发动机之间,其作用是提高发动机的换气效率。
增压发动机为何会比普通发动机拥有更大的动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其换气的效率比普通发动机的自然进气更高;当空气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也相应变高,而中冷器正是起到冷却空气的作用,高温空气经过中冷器的冷却,再进入发动机中。如果缺少中冷器而让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直接进入发动机,则会因空气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损坏甚至死火的现象。
由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的温度非常高,通过增压器的热传导会提高进气的温度,而且,空气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密度会升高,这必然也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充气效率,就要降低进气温度,在相同的空燃比的条件下,增压空气的温度每下降10℃,发动机的功率就能提高3%至5%。
未经冷却的增压空气进入燃烧室,除了会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外,还很容易导致发动机燃烧温度过高,造成爆震等故障,而且会增加发动机废气中的NOx的含量,造成空气污染。
综上所述,中冷器在汽车的增压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冷器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着整辆车的运行状况。中冷器中所经过的增压后的空气,故中冷器的连接管需要有很好的耐压性以及密封性,现有的中冷器连接管采用橡胶挤出成型,有些在管体上芳纶线作为加强层,以增加其强度,但是其仍存在易老化、使用寿命短、更换频繁、固定困难等缺点,因此其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固定简单、牢固的汽车中冷器连接管。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汽车中冷器连接管,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其中,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为不锈钢金属管材弯折加工而成整体结构,进气管的一端固定有消音管,该消音管内安装有消音片,消音片由两个环形片以及连接于两个环形片之间的连接片构成,进气管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出气管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第三支架。
优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第一支架的一侧制有第一翻边,第一支架的一端呈与所述进气管相适配的曲面结构,其另一端翻折呈一平面,第一支架的中部冲压形成第一支架加强筋。
上述的第二支架的一端呈与所述进气管相适配的曲面结构,其另一端翻折呈一平面,翻折处间隔制有加强部,第二支架的两侧分别制有第二翻边。
上述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内分别安装有橡胶套,该橡胶套的外周与所述固定孔内沿卡接配合,橡胶套内分别设置有金属座。
上述的消音管的中部设置有两条环形凹槽,该两条环形凹槽之间制有一膨大部,消音管上制有环形凸筋。
上述的消音管与进气管的一端焊接固定。
上述的出气管的两端扩制有连接头。
上述的第三支架的一端呈与所述出气管相适配的曲面结构,其另一端翻折呈一平面,第三支架的两侧分别制有第三翻边,第三支架的中部冲压形成第三支架加强筋。
上述的第三支架上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内安装有橡胶套,该橡胶套的外周与所述固定孔内沿卡接配合,橡胶套内分别设置有金属座。
上述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架均为冲压而成的整体结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与所述进气管焊接固定,第三支架与所述出气管焊接固定。
本发明的汽车中冷器连接管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不锈钢金属管材弯折加工而成,本发明的连接管采用不锈钢金属硬管结构,产品加工完成后,连接管形成稳定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耐油性以及耐压性、抗震性;相对固定的结构不仅使连接管在固定时变得方便,还使其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进气管上固定有消音管,该消音管内安装有消音片,其作用是消除增压后的空气进入进气管时因振动而产生的噪音,从而使设备的运行更加安静。
此外,进气管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出气管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第三支架,上述支架的设置使连接管的安装固定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进气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 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第一支架;
图4是图1中第二支架;
图5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 B-B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舜江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舜江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18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地质的预报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激光来袭方向探测与告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