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家庭购物商户信用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82141.X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4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伟;席岩;王晓艳;丁森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罗丹 |
地址: | 10086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家庭 购物 商户 信用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电视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家庭购物商户信用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高清交互家庭购物是基于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平台,融合“TV”与“网络”文化,既有TV简便性又有网络互动性的一种全新的“交互式”家庭电视购物新模式。
现有的电子商务中信用评价大都只是简单的对每次交易的评价结果进行累加,该方法将用户得到的所有信用反馈评分进行累加,作为用户的总体信用值。淘宝、易趣等大多拍卖网站都采用这种累计信用模型。累加信用模型表示为:
Rn=Rn-1+rn,rn∈{-1,0,1}
其中Rn表示用户的当前信用度,Rn-1表示用户近期信用度,rn表示用户得到第n次信用反馈评分,rn∈{-1,0,1}对应于差评、中评和好评。
天猫采用店铺动态评分方式,对店铺在描述相符、服务态度、发货速度与同行业相比较的方式进行店铺动态评分。
现有的信用评级模型都属于交易型信用评价体系模式,即一方的信用程度取决于另一方给予的评定,这种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体现在:
1、评价规则过于简单,主观性较强。
多数采用好评+1,中评+0,差评-1的方式,虽然易于操作,但未必能真实的反映评价双方的态度。对于好评、中评和差评,以及物品质量、服务态度这几点基本都取决于评价人的主观想法。绝大多数人对比较满意的商品给好评,但还有一部分人觉得比较满意就给中评,这种主观性较强的评价对于其他客户的参考价值是值得商榷的。
2、信用指数的可比性差
现有的信用评价算法缺乏对评价用户自身信用、供方历史交易信息(交易成功率、退货率、换货率、投诉率)总体信用服务水平中的结合。在对服务供方进行信用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从服务需方的角度进行考虑,例如同种商品不同交易金额,消费金额越大的信用评价越有参考价值,所以可以根据交易金额赋予其不同的权值,从而使信用评价的结构更为合理。服务供方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交易成功率、退货率、换货率、投诉率等因素也是服务供方信用评价的影响因素,所以可以纳入信用评价因子中。
3、评级指标和规则不合理
店铺动态评分方式,对店铺在描述相符、服务态度、发货速度与同行业相比较的方式进行店铺动态评分。与原来单一的“好评”“中评”“差评”相比,“店铺动态评分”系统能更全面、更具体的反映一个卖家的服务状况,有效的减少了买家评判时的主观性,但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对于不太熟悉淘宝规则的用户而言,三个动态评价,再加上“退款速度”“纠纷退款”“投诉纠纷”“处理情况”“违规行为”,一个店铺的卖家共有七个评价指标,这会扰乱顾客对整个店铺的判断,有些买家甚至对于“服务评价”“信用评价”“店铺动态评分”存在概念模糊的情况;与此同时,对于卖家而言,要想提高其服务质量,目前的评分指标体系却存在着过于简单和片面的问题,无法确切了解店铺的服务状况,更无法有针对性的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字家庭购物商户信用评价方法,使信用评级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便于用户使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数字家庭购物商户信用评价方法,包括:
交易完成后,采集买方用户对本次交易中商户的服务评价项目进行评价的评价数值,对各服务评价项目的评价数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单次交易评价值;
对于设定的交易次数,将每次交易评价值相加得到商户的信用累计值。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设定的时间为周期,基于数字家庭购物平台提供的商户交易数据,统计该商户的交易情况信息,对交易情况信息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历史交易信息统计加权值;
将商户的信用累计值除以所述设定的交易次数,得到商户的信用评价加权平均值;
将商户的信用评价加权平均值与历史交易信息统计加权值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商户的信用评估值。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设定的时间为周期,基于数字家庭购物平台提供的商户交易数据,统计该商户的交易情况信息,对交易情况信息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历史交易信息统计加权值;
将商户的信用累计值除以在设定的交易次数内买方用户的权重因子之和,得到商户的信用评价加权平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21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