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91034.3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2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B23P1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换热器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主要由两个集流管、连通两个集流管的扁管及设在扁管间的翅片构成,所述扁管设置有供制冷剂通过的微通道。其工作原理是:制冷剂通过所述集流管的进口端进入到所述集流管内,然后经由集流管进入到微通道扁管内,在扁管内流动的过程中与外界的空气发生热交换,从而实现制冷或制热。在理想的情况下,制冷剂应均匀的分配到每个扁管的微通道内,以保证换热器的最佳换热效率。然而实际使用中,所述集流管通常呈细长状,制冷剂由于受到所述集流管内的阻力影响,使得集流管入口端和远端的制冷剂的流量相差比较大,这种制冷剂在集流管中流动不均匀,会加剧制冷剂在扁管中的分配不均,进而影响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冷剂能够在集流管长度方向分布更加均匀的,从而使扁管中制冷剂分配更加均匀,提高换热效率,加工方便的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扁管,以及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集流管管体、供制冷剂进出所述集流管管体的流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设置有沿所述集流管管体纵向延伸的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包括主隔板与副隔板,所述主隔板将所述集流管管体分隔为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且所述主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分流孔;第一腔体靠近扁管一侧设置,所述扁管的一端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副隔板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为至少两个相对独立的沿纵向延伸的流通腔,所述第一腔体与至少一个流通腔之间用于分隔的分隔部件的主隔板上设置有分流孔;所述集流管管体为组合式,所述集流管管体包括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设置有供所述扁管插入的若干扁管孔;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分隔部件与第二管体相固定设置并形成所述流通腔。
所述分隔部件与所述第二管体为挤压或拉伸成型的一体结构,所述分隔部件的主隔板与副隔板为沿第二管体纵向延伸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分隔部件的副隔板形成所述流通腔;在所述主隔板上对应于(N)个流通腔,至少设置有(N-1)组分流孔,各组分流孔沿所述主隔板纵向排布。
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通过拼接组合形成所述集流管管体,拼接时所述第一管体靠近所述第二管体的一部分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部分管体重叠形成包裹式结构。
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一腔体沿纵向分隔为至少两个相对独立的分配室;所述第一管体上对应于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隔板安装孔。
所述第一集流管一端设置有一流通孔,所述流通孔距离所述分隔部件有一定间距,形成一分配腔,所述第一集流管还包括一导流元件,所述导流元件与所述分隔部件靠近流通孔的一端贴合设置,隔离所述分配腔和所述第一腔体。
所述导流元件包括所述底板和所述框体;所述框体的外表面与所述集流管管体的内表面贴合密封,所述底板包括导流区和流通区,所述导流区的底面与分隔部件靠近流通孔的一端贴合设置;所述流通区为所述底板上对应于所述流通腔设置的通孔。
所述导流区设置有条状凸起块,所述条状凸起块的凸起方向为自所述导流元件的底板向所述流通孔方向,所述条状凸起块将所述导流区分为与所述流通腔的数量对应的流道,将制冷剂引入每个流通腔内。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扁管,以及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集流管管体、供制冷剂进出所述集流管管体的流通孔,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设置有沿所述集流管管体纵向延伸的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包括主隔板与副隔板,所述主隔板上设置有分流孔;所述集流管管体为组合式,所述集流管管体包括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上设置有扁管孔,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分隔部件与第二管体相固定设置并形成至少两个流通腔;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工包括以下步骤:
S1,零部件加工:将微通道换热器的各种零部件加工成型,然后进行组装形成换热器组装件;
S2,将换热器组装件通过炉中焊接一体焊接成型,所述换热器组装件至少包括第一管体、分隔部件、第二管体、扁管、翅片、第二集流管;
其中,S1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10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