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筋高强塑料板材连续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91370.8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5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孙成伦;林建邦;贾元祝;郭化超;刘宝钊;车广陆;安文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7/00 | 分类号: | B29D7/00;B29C47/02;B29C47/92;B29C47/12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曲宝威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强 塑料板材 连续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板材及连续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加筋高强塑料板材
及连续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板材应用及为广泛,为了使板材具有较高的强度,需要在板材内设有加强筋。目前带有加强筋的塑料板材,是采用间歇式压铸方法制作的。首先将板材或物料放进压模中,再将玻纤等增强织物夹在中间,经过加热使塑料板材熔融,在压模的挤压下把玻纤等织物与其粘合在一起。再经过对压模的冷却定型、开模制出一块加筋增强塑料板。缺点是,操作繁琐、效率低、 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长度和宽度、厚度等受模具大小限制,模具制作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好操作、易控制、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可连续生产的加筋高强塑料板材连续生产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加筋高强塑料板材连续生产方法,步骤如下:
⑴、生产覆塑纤维
将一根或多根纤维丝穿入覆塑模具内,再利用牵引辊自覆塑模具内牵引出并通过覆塑纤维收卷装置收成盘状,在覆塑模具内通过挤出机向模具内腔注入熔融状态的塑料,使塑料覆在纤维丝的外围,再经覆塑模具的出口被牵引出覆塑模具,形成覆塑纤维;所述的熔融状态的塑料温度为120℃-300℃;熔融状态的塑料挤入的压力为1 MPa -35Mpa;
⑵、利用编织机将覆塑纤维编织成片状,形成纵横两个垂直方向的覆塑纤维编织物;
⑶、在编织物一侧或两侧分别设有与挤出机相连接的片模机头,在片模机头下方设有与动力装置相接的挤压定型辊,通过挤压定型辊将位于两侧的片模机头挤出的熔融塑料片及中间的编织物挤压成一体,定型后经牵引切边裁断装置裁剪,形成中间有纵向和横向的覆塑纤维加强筋的塑料板材,最后由板材收卷装置收成卷状;或利用热辊挤压、定型编织物使之成为塑料板材,并由板材收卷装置收成卷状。
所述的覆塑纤维编织物形成后由收卷装置收成卷状;卷状的纤维编织物再由放卷装置放出,然后与一侧或两侧的熔融塑料片通过挤压定型辊挤压成一体。
所述的覆塑模具包括位于中间的覆塑内模芯,覆塑内模芯有穿入纤维的中心孔,在覆塑内模芯外侧设有外壳,在外壳与覆塑内模芯之间有挤入熔融塑料的空腔,该空腔与覆塑内模芯的中心孔在出口处相连通。
本发明的方法是用模具使难与玻纤等相融的纤维丝上涂覆熔融塑料包围在单丝(或几根丝)周围形成扁丝束;将带有涂层的扁丝束通过编织机织成纵横结构的片状织物;通过挤出片膜模头在编织织物两面涂覆聚乙烯、聚炳烯、醋酸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原料,再经过挤压、定型冷却即形成了加筋高强塑料板材。整个制作过程是连续的,因此具有工艺简单、好操作、易控制、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可连续生产的优点。
本发明的产品特点:1)中间层为抗拉强度极高的纤维;2)纤维经过外表面涂覆后形成了覆塑扁丝束;3)覆塑纤维束成纵横编织,使其纵横向抗拉强度大为提高。4)内外层为烯烃等材料与中间层纤维融为一体,既具备了烯烃材料的板材特性,又具有纤维材料的抗拉、抗弯、耐温、难燃、不易变形的特点。很经济环保,在建筑、轮船、机车、汽车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方法将纤维丝与热塑性塑料熔融一体,解决了纤维与塑料难以紧密结合一体的问题。利用成熟技术,将与塑料形成一体的纤维扁丝制成两个方向垂直交叉编织网布,经过挤出复合、辊压成型或直接辊压成型制成塑料纤维增强板材。本方法解决了纤维布或纤维直接挤出复合加筋板与热塑性塑料相结合牢度不好、影响增强效果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生产覆塑纤维设备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覆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覆塑纤维的断面示意图;
图4是覆塑纤维编织过程示意图;
图5是编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编织物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编织物与两侧的片状熔融塑料合成加筋高强塑料板材过程示意图;
图8是加筋高强塑料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加筋高强塑料板材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加筋高强塑料板材连续生产方法,步骤如下:
⑴、生产覆塑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13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羊毛复合面料
- 下一篇:子午线轮胎硬伤修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