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区干线公路T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2596.X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7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杜志刚;万红亮;郑展骥;方乔;铁文君;肖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02 | 分类号: | E01C1/02;E01F1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琳萍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区 干线 公路 交叉口 交通安全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山区干线公路T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方法,主干路和被交路交叉结合成T形;其特征在于:
根据T形交叉口路侧转弯车辆碰撞能量大小将路侧危险程度分为三级,然后根据危险程度分别设置不同防护能力的防撞护栏;防撞护栏由竖直设置的人字形防撞柱与下部的独立混凝土矮基础组成新型混凝土防撞护栏,人字形防撞柱相对于车道边缘线设置倾角5°~15°;通过调整人字形防撞柱间距、尺寸、嵌入路基深度以满足交叉口路侧不同防护等级,达到防护交叉口转向车辆的目的;人字形防撞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撞柱外层套上PVC管,防撞柱及混凝土矮基础均设置红白相间的逆反射立面标记线,以增加交叉口视认性;在被交路离交叉口3~6m处开始设置多组振动减速带;交叉口各方向30~50m范围内路侧增设振动边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区干线公路T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人字形防撞柱防护能力从大到小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按照人字形防撞柱高度递减、锚入深度递减和护栏间距递增;人字形防撞柱两支撑之间夹角为45~60°;Ⅰ型人字形防撞柱柱高为1.5~1.8m,直径为15~17.5cm,插入混凝土矮基础以下30~35cm;Ⅱ型人字形防撞柱柱高为1.2~1.5m,防撞柱直径为12.5~15cm,插入混凝土矮基础以下25~30cm;Ⅲ型人字形防撞柱柱高为0.8~1.2m,直径为10~12.5cm,插入混凝土矮基础以下20~25cm;各人字形防撞柱上部柱体与下部支撑结构的节点离地面高度均为0.6~0.7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山区干线公路T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交叉口各方向30~50m范围内沿主干路和被交路两路各路侧增设振动边线,振动边线与人字形防撞柱共同组成路侧被动减速防护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山区干线公路T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人字形防撞柱与独立混凝土矮基础设置逆反射斜条纹立面标记线,条纹方向与转向车辆前进方向一致;人字形防撞柱采用高强级反光膜,独立混凝土矮基础采用工程级反光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或所述的一种山区干线公路T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交路上距交叉口或停车让行线3~6m处开始设置3~4道振动减速带,减速带宽度0.3~0.5m,振动减速带采用当地碎石嵌于水泥板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干线公路T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独立混凝土矮基础为人字形防撞柱的基础,基础结构为片石混凝土,混凝土矮基础平面为梯形且平面放置,其中靠近路内的一侧为梯形较长的底边,远离道路的外侧为梯形较短的底边;梯形较长的底边长为1.5m~2.0m,较短的底边为道路外侧长为0.75~1.0m;独立混凝土矮基础的宽度为0.6~0.8m;独立混凝土矮基础置于路面以下部分为10~15cm,露出路面以上部分为20~2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干线公路T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时,先安装独立混凝土矮基础并插入PVC管,再现浇安装Ⅰ型人字形防撞柱、Ⅱ型人字形防撞柱、Ⅲ型人字形防撞柱;
然后,在被交路路面安装路面横向振动减速带,并施画停车让行标线;
最后,在交叉口各方向30~50m范围内行车道边线外侧施画纵向振动边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干线公路T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适于山区无信号控制T形交叉口,其中主干路为二级或一级公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259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