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取水口人工造流改善湖泊水源水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3668.2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5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白晓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0 | 分类号: | E02B3/00;E02B3/02;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牛山;陈少凌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水口 人工 改善 湖泊 水源 水质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取水口人工造流改善湖泊水源水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取水口人工造流和多种技术集成实现湖泊原水水质改善,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距离湖泊取水口合适距离处设置围隔;
步骤2,在所述围隔和取水口之间设置生态滤坝;
步骤3,采用物理遮光技术抑制围隔与生态滤坝间藻类的生成;
步骤4,在围隔与生态滤坝间种植沉水植物;
步骤5,泵抽吸取水口处水,形成由围隔四周向取水口的水力流态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取水口人工造流改善湖泊水源水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围隔的设置方法为:围绕湖泊取水口等距离设置物理围隔,形成以取水口为中心的围隔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取水口人工造流改善湖泊水源水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生态滤坝的设置方法为:在围隔和取水口之间区域内,以粒径块石设置形成生态滤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取水口人工造流改善湖泊水源水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物理遮光技术具体为:水体表面布设遮光材料,抑制藻类光合作用,改善围隔与生态滤坝间水体透明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366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