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总剂量效应存储单元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8912.4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9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桑红石;王文;张天序;梁巢兵;张静;谢扬;袁雅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11C11/413 | 分类号: | G11C11/413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朱仁玲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剂量 效应 存储 单元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存储单元电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抗总剂量效应存储单元电路。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电子系统中,存储器占据了大部分的芯片面积,是极为重要的部件。在空间环境中,电子系统会遭受到银河射线、太阳射线和地球辐射等辐射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故障。存储器由于其高密度成为航空航天电子系统中最脆弱的部件之一。
在存储器遭受到的辐射效应中,总剂量效应是主要的效应之一。在0.18um及以下的工艺中,由于栅氧化层的厚度已经小于5nm,MOS管栅氧化层受总剂量效应影响而导致的阈值漂移已经可以忽略,主要的影响是场氧化层受总剂量效应影响而在NMOS管中产生的泄漏电流。
当前采用的存储单元电路主要为图1所示的包含6个晶体管的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单元电路。PMOS管101和PMOS管102为上拉管,NMOS管103和NMOS管104为下拉管,NMOS管105和NMOS管106为访问管。其中,PMOS管101和NMOS管103,PMOS管102和NMOS管104形成二个交叉耦合的反相器,从而将存储节点Q1和QN1的存储电平锁定。通过字线107控制对图1所示的存储单元电路的访问,当字线107为高电平时,通过位线108和位线109对Q1/QN1写入数据,或者通过Q1/QN1改变位线108和位线109,实现数据的读出。
对图1所示的存储单元进行抗总剂量效应加固,当前主要采用如图2和图3所示的异形栅结构对NMOS管进行加固。图2采用环形栅晶体管管(Annular FET)版图技术来对NMOS管进行加固。通过栅极201将漏极202和源极203之一完全包围,从而从物理上隔断产生泄漏电流的通路,从而实现抗总剂量效应加固。图3采用马蹄形栅晶体管(Horseshoe FET)版图技术来对NMOS管加固。通过栅极301对漏极302和源极303之一进行半包围,延长总剂量效应导致的泄漏电流的通路长度,从而降低总剂量效应导致的泄漏电流,实现抗总剂量效应加固。
但是,图2和图3所示的抗总剂量效应加固方法会导致存储单元面积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总剂量效应存储单元电路,可自动实现抗总剂量效应加固,具有较小的存储单元面积。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抗总剂量效应存储单元电路,其特征在于,全部由PMOS管构成。
优选地,所述抗总剂量效应存储单元电路包括:第一、第二PMOS管,第三、第四PMOS管和第五、第六PMOS管;其中,第一、第二PMOS管为上拉管,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栅极连接反相存储节点,漏极连接存储节点,第二PMOS管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栅极连接存储节点,漏极连接反相存储节点;第三、第四PMOS管为读出访问管,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读操作选择字线,栅极连接存储节点,漏极连接第一读出位线,第四PMOS管的源极连接读操作选择字线,栅极连接反相存储节点,漏极连接第二读出位线;第五、第六PMOS管为写入访问管,第五PMOS管的源极连接存储节点,栅极连接写入选择字线,漏极连接第一写位线,第六PMOS管的源极连接反相存储节点,栅极连接写入选择字线,漏极连接第二写位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PMOS管的宽长比越小,所述存储单元电路处于数据保持时的失效时间越长。
优选地,所述抗总剂量效应存储单元电路包括:第一、第二PMOS管和第三、第四PMOS管;其中,第一、第二PMOS管为读出访问管,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读操作选择字线,栅极连接存储节点,漏极连接第一读出位线,第二PMOS管的源极连接读操作选择字线,栅极连接反相存储节点,漏极连接第二读出位线;第三、第四PMOS管为写入访问管,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存储节点,栅极连接写入选择字线,漏极连接第一写位线,第四PMOS管的源极连接反相存储节点,栅极连接写入选择字线,漏极连接第二写位线。
优选地,所述第三、第四PMOS管的宽长比越小,所述存储单元电路处于数据保持时的失效时间越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89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易失性内存系统的初始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分子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