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6693.X | 申请日: | 2013-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2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高村俊明;青木宏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1/06 | 分类号: | B60K11/06;B60K1/04;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车辆 | ||
1.一种电动车辆,其具备:一对电动马达(48),它们产生用于对驱动轮(WR)进行驱动的动力;以及一对电力驱动单元(68),它们与所述电动马达(48)一一对应,
所述电动车辆的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电力驱动单元(68)并列配置,在一对所述电力驱动单元(68)的相互对置侧的侧面分别各自安装有具有多个冷却翅片(69a)的散热器(69),所述多个冷却翅片(69a)在与所述电力驱动单元(68)的并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平行地延伸,在隔壁部(85a)与一对所述电力驱动单元(68)之间形成有一对导风通路(87),所述一对导风通路(87)以使冷却空气在所述冷却翅片(69a)的延伸方向上流通的方式分别收纳所述散热器(69),所述隔壁部(85a)一体地形成于导风部件(85)并配置于一对散热器(69)之间,所述导风部件(85)在沿着所述并列方向的两端封闭一对所述电力驱动单元(68)之间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风部件(85)安装有冷却风扇(88),所述冷却风扇(88)将冷却用空气从所述导风通路(87)的一端部吹入到所述导风通路(87)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隔壁部(85a)以在一对所述隔壁部(85a)之间形成空气通路(90)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导风部件(85),所述空气通路(90)相对于一对所述导风通路(87)是独立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风扇(88)安装于所述导风部件(85)的下端部,使得冷却空气在一对所述导风通路(87)内朝向上方流通,其中,一对所述导风通路(87)对具有沿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个所述冷却翅片(69a)的一对所述散热器(69)分别进行收纳。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车体框架(F)具备:驾驶室结构部(11)、和从该驾驶室结构部(11)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框架部件(35),在后轮支承框架(37)的两端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分别支承有悬挂臂(38),所述后轮支承框架(37)固定于一对所述框架部件(35)并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悬挂臂(38)向外侧方延伸并悬挂一对作为所述驱动轮的左右后轮(WR),俯视观察时,一对所述电力驱动单元(68)配置于一对所述框架部件(3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分别包括所述电动马达(48)的一对驱动单元(50)支撑于转向节(43),所述转向节(43)轴支承所述后轮(WR),一对所述电力驱动单元(68)配置于通过所述驱动单元(50)的上端和下端的水平面(PA、PB)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669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结构的头枕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球形车轮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