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孔Ni(OH)2/NiCu析氢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4962.7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5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福义;尹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1/03 | 分类号: | C25B11/03;C25B11/04;C25B1/04;C25D5/06;C25D7/04;C25C5/02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慕安荣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ni oh sub nicu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催化析氢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电催化制氢的多级孔Ni(OH)2/NiCu析氢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而氢气作为二次能源以其清洁无污染、高效、可储存和运输等优点,被视为最理想的能源载体。在众多的制氢技术中,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通向“氢经济”的最佳途径。电解水制氢虽然具有产品纯度高、电解效率高、无污染等优点,但在电解过程中存在能耗高的问题,通过研发新的析氢电极,来降低电解槽阴极析氢过电位,是实现降低能耗的主要途径。
目前,析氢电极主要有贵金属及其氧化物电极、多孔电极以及镍基合金电极三大类。贵金属电极价格昂贵,多孔电极具有高的真实表面积,具有高的阴极析氢的表观电流密度,具有较强的催化析氢活性。镍基合金析氢电极兼有高活性和低成本的特点。结合多孔电极和镍基合金电极的双重优势,是目前析氢电极的发展趋势。
制备多孔镍基合金电极的方法主要有模板法和脱合金化法。模板法由于其多孔结构的尺寸和分布受限于模板结构,应用不广。脱合金化方法主要分为自由腐蚀法和电化学腐蚀法。
雷尼镍一类的多孔催化剂,是将NiAl、NiZn等合金,浸入浓碱中自由腐蚀十数个小时,将Al、Zn等较活泼成分腐蚀掉,得到多孔的Ni电极(H.X.Dong,T.Lei,Y.H.He.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porous Ni3Al electrode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36(2011)12112-12120.)。以NiAl、NiZn为主的前驱体合金,制备方法也以凝固法、电沉积法为主,制备方法较为耗时耗力。这一块的内容已经有大量的研究,然而由于自由腐蚀速度较慢,腐蚀过程难以控制,耗时既长,也难以得到较为规整的多孔结构。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P.C.Searson等人(L.Sun,C.L.Chien,P.C.Searson.Fabrication of nanoporous nickel by electrochemical dealloying.Chem.Mater.16(2004)3125-3129.)采用电沉积法获得了单相均匀的NiCu合金,并首次采用电化学脱合金方法,将化学活性更低的Cu成分从合金中脱去,获得了多孔Ni膜,并将之用于磁性材料。台湾成功大学的蔡文达等人(J.K.Chang,S.H.Hsu,I.W.Sun.Formation of nanoporous nickel by selective anodic etching of the nobler copper component from electrodeposited nickel-copper alloys.J.Phys.Chem.C.112(2008)1371-1376.)发展了此项技术,利用电沉积方法获得了富Ni和富Cu的两相分离核壳结构,采用电化学脱合金方法获得多孔Ni膜,并以此为模板,应用于超电容器的制备。
美国阿贡实验室的Markovic等人(R.Subbaraman,D.Tripkovic,D.Strmcnik.Enhancing hydrogen evolution activity in water splitting by tailoring Li+-Ni(OH)2-Pt interfaces.Science334(2011)1256.)于2011年首次提出了氢氧化物修饰金属电极,大幅度提高析氢催化活性,并将其应用于一系列纯金属。
发明的内容(与权利要求书相呼应)
为克服现有制备Ni基前驱合金、自由腐蚀制备多孔Ni电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级孔Ni(OH)2/NiCu析氢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49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电陶瓷快速偏转镜动态频率响应测试系统
- 下一篇:多晶硅铸锭炉热场结构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