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灯以及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21505.0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5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涉泽壮一;林田裕美子;川岛净子;上村幸三;松尾伦宏;中川结衣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23/00;H05B37/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神奈川县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以及 照明 装置 | ||
本申请享有2013年3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3-062333的优先权的权益,该日本专利申请的所有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灯(lamp)以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模块(module),一般采用的是:在基板上搭载有多个LED芯片(chip)的板上芯片(Chip On Board,COB)方式。
COB方式的发光模块有时作为光源而被用于灯泡型LED灯中,所述灯泡型LED灯是:在集中安装有多个LED芯片的基板上形成阻流部,使荧光体树脂流入由阻流部形成的空间内,并使该荧光体树脂硬化而成的集合安装型灯。而且,近年来,在基板上等间隔地排列设置有一列LED芯片的发光模块也已登场。在直管型LED灯中,将多个发光模块连接起来使用。
但是,上述直管型LED灯中,有时会产生明亮部位与昏暗部位,因此有时存在亮度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亮度不均的灯以及照明装置。
实施方式的灯具备基板。实施方式的灯具备多个发光部,所述多个发光部在基板上沿规定方向排列设置,且所述多个发光部具有多种发光元件,所述多种发光元件各自发出不同色的光,且各自发出的光的光通量能够分别进行控制。实施方式的灯具备管(pipe),且所述管使由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扩散,所述管是包含直线透过率为0%至50%为止的任一值的透光性材料而形成。并且,在实施方式的灯中,不同的发光部间的、发出同一色的光的同一种类的发光元件间的距离,小于管的内部直径,从管的下部至发光元件为止的距离大于管的内部半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照明器具的剖面图。
图3是图1的照明器具的接线图。
图4是表示发光模块的一例的图。
图5是用于对管12内的基板21的位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沿着图4中F7-F7线表示的发光模块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发光模块所具备的密封构件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成对的发光元件的距离、两种发光元件的对与邻接的对的距离、与管的外部直径的关系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成对的发光元件的距离、两种发光元件的对与邻接的对的距离、与管的外部直径的关系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实验的图。
符号的说明
1:照明器具
2:装置本体(器具本体)
3:点灯装置
3a:第一点灯装置
3b:第二点灯装置
3c:控制装置
4a:第一灯座
4b:第二灯座
5:反射构件
5a:底板部
5b:侧板部
5c:端板
6:装饰螺丝
8、9:端子件
11:灯
12:管
12a:凸部
13a:第一灯头
13b:第二灯头
14:梁
15、15a~15d:发光模块
16a、16b:灯脚
21:基板
22:底层
23:金属箔
24:罩层
25:配线图案
25a:第一配线图案
26:安装垫
27:导电连接部
41:保护构件
45:发光部
45a、45b:发光元件
46:粘结剂
51:第一导线
51a:第一导线的一端部
51b:第一导线的另一端部
51c:第一导线的中间部
52:第二导线
54:密封构件
54a:树脂
54b:荧光体
54c:填充剂
55:电气零件(电容器)
56:电气零件(连接器)
57:电气零件(整流用二极管)
58:电气零件(电阻)
59:电气零件(输入连接器)
70a、70b、70c:配线
a、d、d1、d2:距离
D:密封构件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15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体造型灯装置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