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打印设备、输送设备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2116.X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0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江本勇气;石田隆晃;德田秀一;吉池俊郎;下西达德;平手淳一;增田圭志;齐藤智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13/00 | 分类号: | B41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魏启学律师事务所 11398 | 代理人: | 魏启学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设备 输送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打印设备、输送设备及控制方法,尤其涉及打印介质等的输送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等的打印设备经常用来打印照片图像。特别地,喷墨打印设备可以基于墨滴尺寸的减小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提高来形成与卤化银照片相同质量的图像。
针对更高图像质量的要求的背景,需要高精度地输送打印介质。特别地,关于用于输送打印介质的辊,由于打印介质输送量与辊的外径几乎成比例,因此需要非常高的精度。然而,辊的加工精度有限。因而,需要能够实现高输送精度而不论辊的外径如何变化或辊如何偏心的输送控制。
通常,打印设备的主要打印单元由打印头和设置在该打印头的上游或下游侧的多个输送辊构成。在这种结构的打印设备中,在输送中所涉及的在对辊进行切换时的输送量对于打印介质输送精度来说尤其是个问题。例如,在从仅利用上游测的输送辊来输送打印介质的状态切换至利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两个输送辊来输送打印介质的状态的情况下,输送精度可能由于这些输送辊之间的输送量差的影响而下降。这导致图像质量下降。为了应对该问题,日本特开平4-148958提出了对切换输送状态时的输送量进行校正的方法。
在利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两个输送辊来输送打印介质的状态下,负荷会起作用从而使输送辊的输送量均一。更具体地,反方向上的力经由打印介质而施加到这些输送辊上。这些力会导致输送辊滑移并且使它们的输送量相等。
现在更加详细地研究该现象。由于作用于输送辊的负荷,因而还发生输送辊向着自身弯曲的另一现象。由于这种弯曲会导致夹持打印介质的输送辊移位,因此打印介质的位置也改变。这导致输送精度下降。
另外,紧挨在切换输送状态之后,施加至输送辊的负荷会发生波动然后转变为稳定状态。日本特开平4-148958没有关注切换输送状态时的负荷波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应对切换输送状态时的输送量波动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例如,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单元,用于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第一输送单元,用于输送所述打印介质;第二输送单元,其设置在沿着所述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的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下游,并且用于输送所述打印介质;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驱动单元进行控制,所述打印介质的输送状态从仅利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来输送所述打印介质的第一输送状态转变为利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所述第二输送单元这两者来输送所述打印介质的第二输送状态,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经由所述打印介质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的负荷的波动,来对所述驱动单元进行控制,以抑制所述打印介质的输送状态从所述第一输送状态转变为所述第二输送状态时的输送量的波动。
根据本发明,例如,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单元,用于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第一输送单元,用于输送所述打印介质;第二输送单元,其设置在沿着所述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的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下游,并且用于输送所述打印介质;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驱动单元进行控制,所述打印介质的输送状态从仅利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来输送所述打印介质的第一输送状态转变为利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所述第二输送单元这两者来输送所述打印介质的第二输送状态,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经由所述打印介质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的负荷的波动,来对所述打印单元的打印时刻进行控制,以抑制由于所述打印介质的输送状态从所述第一输送状态转变为所述第二输送状态时的输送量的波动所引起的打印位置的偏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21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