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丛赤壳属真菌及其在制备菌纹木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8219.7 | 申请日: | 2013-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5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伍建榕;何海珊;邱坚;罗蓓;伍建玲;甘昌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B27K5/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24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丛赤壳属 真菌 及其 制备 菌纹木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侵染时间短,色泽及纹理美观,对木质基材料物理力学强度无影响的丛赤壳属真菌菌株及其在制备菌纹木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木材的真菌色变长期以来被视为木材的缺陷,降低了木材的价值,实际上真菌的色变,如线条、染色等,具有自然天成、独一无二的特点,具有唯一性的自然美,当腐朽不严重时可以作为木材的一种奇妙的修饰。若利用这种带有自然线条或色彩的木材制作工艺品,如花瓶、耳环、钢笔、贴木单板等,可提高木材的附加价值。带有天然花纹和色泽的菌纹木在市场,尤其装饰、装修、工艺品市场将会受到欢迎。
但是天然获得的菌纹木仍存在以下不足:1、原料不易获得,带有很强的偶然性,因为天然菌纹木在自然界中只有在具有可形成菌纹木的菌种存在时才有可能形成,所以只有少部分林中的枯枝倒木中能找到少量菌纹木;2、天然菌纹木形成的时间长,受到很多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干燥、寒冷、缺氧、阳光强烈、其他微生物干扰等;3、天然菌纹木在自然条件下形成,易受到虫害或其他真菌侵染,使木材不完整或形成不美观的腐朽或变色。
因此,有必要分离、改良一种侵染时间短,色泽及纹理美观,对木质基材料物理力学强度无影响的菌株,用其对木质基材料进行侵染处理制备菌纹木,以满足装饰、装修、工艺品制作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侵染时间短,色泽及纹理美观,对木质基材料物理力学强度无影响的真菌菌株。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所述真菌菌株在制备菌纹木中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外,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体积百分数。
一株丛赤壳属真菌菌株(Nectria rigidiuscula),命名为J12WU,经鉴定为丛赤壳属的一种真菌(Nectria rigidiuscula)的一个株系,是从腐朽的树桩、倒木或枯枝中分离得到,已于2012年4月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080),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5963。
一种用所述丛赤壳属真菌菌株(Nectria rigidiuscula)J12WU制备菌纹木的方法,包括菌株活化与扩繁、接菌培养工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菌株活化与扩繁:将丛赤壳属真菌菌株J12WU接种到活化与扩繁培养基上,在22~30℃下培养7~15天至生长旺盛的菌落形成,得活化与扩繁菌株;
活化与扩繁培养基为PDA培养基、PDA液态培养基、MA培养基、OA培养基中的任一种;
B、接菌培养:将待接种的木质基材料灭菌后,与活化及扩繁后的菌株充分接触,在22~30℃下培养1周或以上,即得菌纹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发明所述菌株对木质基材料的侵染效果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即可在木质基材料表面产生彩色染色花纹。采用固体接菌法,在处理后的第2周,基材表面即有染色花纹产生。采用液体接菌法,在处理后的第1周,基材表面即有染色花纹产生。
2、本发明所述菌株及菌纹木的制备方法对木质基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如质量、硬度、强度等无影响。接菌处理后的第4周,电镜扫描结果显示,真菌对木材细胞的损伤轻微,表明菌纹木的质量、硬度、强度等与健康正常材均无显著差别。
3、本发明所述菌纹木的制备方法技术路线合理、操作流程简单、原料易得、成功率高,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中西南桤木处理4周后横切面的表面的花纹。
图2为实施例2中西南桤木处理4周后横切面的表面的花纹。
图3为实施例2中西南桤木处理4周后纵切面的表面的花纹。
图4为实施例5中西南桤木处理后横切面表层花纹处扫描电镜图。
图5为实施例5中西南桤木处理后弦切面靠近花纹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林业大学,未经西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82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继电器双金属片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固化的有机基聚硅氧烷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