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带风味食品配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30350.7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4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曾艳;管于平;朱玥明;柏玮;孙媛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1/337 | 分类号: | A23L1/337;A23L1/29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鲁兵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带 风味 食品 配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海带风味食品配料,其营养成分包括(按质量百分含量):
可溶性总糖≥13%,
可溶性多糖≥8%,
总蛋白≥10%,
氨基酸≥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带风味食品配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溶性总糖是指可溶性海带多糖和单糖,具体包括褐藻胶、褐藻糖胶、褐藻淀粉、葡萄糖等。
所述可溶性多糖是指可溶性海带多糖,具体包括褐藻胶、褐藻糖胶、褐藻淀粉等。
所述总蛋白是指海带中的蛋白及发酵产生的菌体蛋白。
所述氨基酸是指原料中的蛋白质经蛋白酶降解后产生的游离氨基酸。
3.一种制备海带风味食品配料的方法,先用复合酶对海带原料进行酶解,再用多种食品级微生物菌液分别进行发酵后得到海带风味食品配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酶由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按质量比2∶1∶1混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液为谷氨酸棒杆菌菌液和戊糖片球菌菌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依次为,先用谷氨酸棒杆菌菌液对酶解液进行第一次发酵,再用戊糖片球菌菌液对第一次发酵液进行第二次发酵;第二次发酵液在经过灭菌、干燥后得到海带风味食品配料。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带原料为新鲜海带浆液或干海带粉,酶解前加水。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海带原料预处理:
将新鲜海带洗净,用刀片式研磨仪进行粗粉碎,加入海带湿重15-20%的水进行研磨,再用胶体磨进行精细打浆研磨至60-120目(优选为100目)得到海带浆液;或者用晾干的海带,除杂、除尘后后采用超微粉碎机粉碎至60-120目(优选为100目)干海带粉,兑水10-20倍,混匀得到干海带粉液;
2)酶解:
将打浆研磨的海带浆液或干海带粉液升温至40-50℃,调节pH5.0-6.0,然后加入按海带原料干重的1-2%的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2∶1∶1,质量比),搅拌酶解3-6小时,得到酶解液;
3)发酵:
将酶解结束后的酶解液升温至110℃保温10min,冷却至30℃,然后调节pH7.0-7.5,按酶解液体积2-5%接入谷氨酸棒杆菌菌液,于200-400rpm培养4-8h,得到第一次发酵液;
将第一次发酵液温度升温至37℃,然后按照第一次发酵液体积2-5%接入戊糖片球菌菌液继续发酵至pH降至5.0以下停止发酵,得到第二次发酵液;
4)灭菌:
发酵结束,对第二次发酵液升温至95℃灭菌10min;
5)干燥:
灭菌后发酵液经喷雾干燥或热风干燥,得到海带风味食品配料。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谷氨酸棒杆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从斜面平板中接种谷氨酸棒杆菌到种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10g/L,酵母膏10g/L,丙磺酸(MOPS)42g/L,葡萄糖20g/L,pH7.4的水溶液)中,30℃、200rpm条件下培养12小时,得到一级种子液,然后将一级种子液转接至新鲜所述种子培养基中,30℃、200rpm条件下培养8h,得到谷氨酸棒杆菌二级种子液即谷氨酸棒杆菌菌液;
所述戊糖片球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为:从斜面平板中接种戊糖片球菌到种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10g/L,酵母膏5g/L,牛肉膏10g/L,葡萄糖20g/L,乙酸钠5g/L,柠檬酸三铵2g/L,磷酸氢二铵2g/L,七水硫酸镁0.58g/L,七水硫酸锰0.19g/L,吐温80mL/L,pH6.0的水溶液)中,37℃条件下静置培养12小时,得到一级种子液,然后将一级种子液转接至新鲜所述种子培养基中,37℃条件下静置培养6h,得到戊糖片球菌二级种子液即戊糖片球菌菌液。
10.权利要求3-9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海带风味食品配料,或权利要求8制备方法中步骤3)或步骤4)得到的第二次发酵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035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泄漏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产四水八硼酸钠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