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诱导川贝母胚状体产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6775.9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1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薛刚;王跃华;余强;王晓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刚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导 川贝母 胚状体 产生 方法 | ||
1.一种诱导川贝母胚状体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川贝母植株的幼嫩叶鞘为外植体,用流水冲洗干净后,用浓度为70%~75%的酒精消毒30~60s,然后用浓度为0.1%~0.15%的升汞消毒4~10min,最后用无菌水震荡洗3~6次,洗后用已灭菌的滤纸吸干材料表面的水分,将经过处理的叶鞘接种于培养基MS+6-BA 0.5~2.0mg·L-1+2,4-D 1~2mg·L-1+IAA 0.1~1mg·L-1 +蔗糖20~60g·L-1+琼脂5.0~7.0g·L-1中进行培养,所采用的培养温度16~20℃、每天光照6~14h、光照强度为1000~2000lx的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
S2:选取经过S1步骤处理的颜色为白色和淡黄色的愈伤组织,切成大小为0.5~2.5cm2,然后接入MS+头孢噻肟钠200~600mg·L-1培养基中培养40~60天得到愈伤组织胚状体;
S3:将愈伤组织胚状体以1~3个为1组切下,接入其快速生长培养基MS+6-BA 0.1~1mg·L-1+头孢噻肟钠100~450mg·L-1中,所采用的培养温度为15~25℃、每天光照6~20小时、光照强度为800~2500lx的培养条件下培养50~60天后,得到川贝母小植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导川贝母胚状体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中所述的外植体是位于茎基部端的幼嫩叶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导川贝母胚状体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中所述的培养基为MS+6-BA 0.58mg·L-1+2,4-D 1.5mg·L-1+IAA 0.5mg·L-1 +蔗糖40g·L-1 +琼脂6.0g·L-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导川贝母胚状体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中所述的培养温度为20℃、每天光照10h、光照强度为1500lx。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导川贝母胚状体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步骤中所述的培养基为MS+头孢噻肟钠200~600mg·L-1,培养条件为温度15~22℃、每天光照8~16h、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导川贝母胚状体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步骤中所述的培养基为MS+头孢噻肟钠400mg·L-1,培养条件为温度18℃、每天光照12h、光照强度为1800lx的条件下培养50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导川贝母胚状体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步骤中所述的胚状体按2个为1组切下,接入胚状体快速生长培养基MS+6-BA 0.5mg·L-1+头孢噻肟钠300 mg·L-1中,所采用培养温度为22℃、每天光照16小时、光照强度为2000lx的培养条件下培养60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导川贝母胚状体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S3步骤培养后,打开培养瓶盖在室内炼苗2~4天后,将川贝母小植株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去植株上的培养基后,再将其移栽至松软的土壤中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刚,未经薛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677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组合物
- 下一篇:冠脉血管支架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