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蛇足石杉内生真菌及其在制备吡咯类护肝药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5222.X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7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单伟光;应优敏;占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17/1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蛇足 石杉内生 真菌 及其 制备 吡咯 类护肝药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蛇足石杉内生真菌及其在制备吡咯类护肝药中的应用,即涉及一种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吡咯类护肝药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病毒性肝炎、酒精及药物中毒性肝病、各种肝损伤以及随之而来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疾病,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危害程度正在日益升级。恰当、有效地遴选护肝药物,不仅可迅速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与预后,且可为进一步的病因治疗奠定基础。尽管近年国内外相继开发了许多新一代保肝药物及其疗法,但至今仍然缺少低毒、高效的肝病防治药物。
天然产物作为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丰富来源,近年来在新药发现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部分天然产物表现出了抗病毒、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免疫以及抗肝纤维化等疗效,因此,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护肝药物是新药开发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学者研究发现,来源于药用植物枸杞子和东北土当归的吡咯衍生物类天然产物4-[Formy1-5-(methoxymethyl)-1H-pyrrol-1-y1]butanoic acid(简称FPBA),具有显著的护肝活性,且由于从药用植物中提取分离而来,故该化合物毒性较低;因此可用于开发成一种低毒、高效的护肝药物。FPBA的分子式为C11H15O4N,结构式如下所示:
如上所述,现有的FPBA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多为从药用植物中提取分离,该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①提取分离的反应条件复杂,制备步骤较多;②FPBA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含量较低,从植物来源制备该类化合物成本高。③植物生长周期长,且受气候、天气等环境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产量无法保证工业化规模生产的需求。
微生物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植物内生真菌指的是生活于植物体内而不引起植物病变的一类微生物,在与宿主协同进化的过程中,内生真菌的代谢也会受到宿主的调节,从而形成特殊的代谢途径。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表明,植物内生真菌能产生类型多样、结构新颖的代谢产物,且能产生某些植物的特有的化学成分,在植物资源的替代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综上,如何寻找到一种合适的微生物,使其能够高效、量产化的获取化合物FPBA,并应用于开发吡咯类护肝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攻克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区别于现有的植物提取分离法,另辟蹊径,以蛇足石杉内生真菌为筛选对象,经过大量的创造性实验,筛选得到菌株HS-ZJUT-XW12(鉴定为Peyronellaea glomerata),发酵培养该菌株,萃取发酵液得到具有护肝活性的化合物FPBA,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蛇足石杉内生真菌,是从蕨类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植株活体的茎部分离获得,其分类命名为(Peyronellaea glomerata)HS-ZJUT-XW12,该菌株已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为2012年10月28日,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2434, 保藏单位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本发明所述的蛇足石杉内生真菌,基因组的ITS碱基序列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52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