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9764.4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7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9 |
发明(设计)人: | D.A.卡姆珀斯;G.R.卡索;P.J.朱迪丝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6 | 分类号: | B62D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贺紫秋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辆 转向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背景技术
用于机动车辆的传统转向柱包括细长的轴向转向柱轴,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转向柱轴在第一端部处连接到转向轮,在第二端部处连接到尾轴或能量轴。尾轴或能量轴联接到转向连杆和齿轮组件。转向柱轴通过同中心的传动管组件和外支撑杆或转向柱套管环绕。
各种支架安装在套管上,以在附接点处将转向柱牢固地连接到仪表板结构。传统的转向柱、支架和转向柱套管传统地由金属材料制成,且支架典型地通过焊接或类似的金属加工工艺附接到套管。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组件。转向柱组件可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主转向柱轴、同中心地围绕主转向柱轴的第一管状构件、第一附接特征部和第二附接特征部。主转向柱轴在其第一端部附近可由第一管状构件同中心地围绕。
主转向柱轴可通过第一附接特征部在其第一端部处与车辆转向连杆和齿轮组件以及转向柱尾轴联接。第一附接特征部可由具有载荷玻璃纤维的注射模制材料(比如尼龙或聚丙烯)制成。第一附接特征部绕主转向柱轴在靠近主转向柱轴第一端部处被注射模制。
主转向柱轴可通过第二附接特征部连接到机动车辆的仪表板结构。第二附接特征部可由具有载荷玻璃纤维的注射模制材料(比如尼龙或聚丙烯)制成。第二附接特征部可绕主转向柱轴被注射模制,且定位在主转向柱轴第一端部和主转向柱轴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部。
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构造机动车辆转向柱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关于具有主转向柱轴第一端部和主转向柱轴第二端部的主转向柱轴装配第一管状构件,并将第一管状构件定位在主转向柱轴第一端部和主转向柱轴第二端部之间;将主转向柱轴和第一管状构件定位在第一模具内,所述第一模具具有配置为限定第一附接特征部且定位在主转向柱轴第一端部附近的模具腔体,并将主转向柱轴和第一管状构件定位在第二模具内,该第二模具具有配置为限定第二附接特征部且定位在主转向柱轴第一端部和主转向柱轴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部的模具腔体;将高强度的可注射模制材料注入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且模制该高强度的可注射模制材料,以绕主转向柱轴和第一管状构件形成第一附接特征部和第二附接特征部。
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势及其他特征和优势将从用于实施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本发明的一些最佳模式和其它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连同附图时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所提出的转向柱组件的示意透视图。
图2是所提出的转向柱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该转向柱组件在主转向柱轴第一端部处联接转向连杆和齿轮组件以及尾轴或能量轴,在主转向柱轴第二端部处联接转向轮和转向柱护罩。
图3是主转向柱轴和第一管状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所述主转向柱轴和第一管状构件定位在第一模具内,所述第一模具具有配置为在主转向柱轴第一端部附近限定第一附接特征部且所述主转向柱轴和第一管状构件置于第二模具内的模具腔体,该第二模具具有配置为在主转向柱轴第一端部和主转向柱轴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部限定第二附接特征部的模具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代表示例性实施例,且仅是基本的说明,不意图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或用途。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若干幅视图中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组件100,并在图1和图2大致示出。
总体地参考图1和2,转向柱组件100可包括主转向柱轴101、第一管状构件104、第一附接特征部105、和第二附接特征部106。主转向柱轴101可由金属材料形成,比如钢等。主转向柱轴101可具有第一端部102,其可联接到尾轴或能量轴(energy shaft)107。主转向柱轴101可具有第二端部103,其可与转向柱护罩108和转向轮109联接。转向柱护罩108可包括转向柱多功能开关和其中的点火壳体组件(ignition housing assembly)。
参考图1,第一管状构件104可同中心地围绕主转向柱轴101,且可以定位在主转向柱轴第一端部102附近。第一管状构件104可由金属材料形成,比如钢等。第一管状构件104可具有第一管状构件第一端部110和第一管状构件第二端部111。第一管状构件104可联接第一附接特征部105与第二附接特征部106。第一附接特征部105可定位在第一管状构件第一端部110附近。第二附接特征部106可定位在第一管状构件第二端部111附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97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U型贯穿通道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