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66kV突发短路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4319.7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0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蒋宁;车力;袁洪丹;李璐;彭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30;H01F27/32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144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66 kv 突发 短路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制造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66kV突发短路变压器。
背景技术
随着系统容量和变压器单台容量的不断扩大,在变压器短路阻抗一定的条件下,短路电磁力对变压器的威胁将更加严重。为了确保变压器的安全、可靠运行,必须设法提高变压器绕组的抗短路能力。但近几年来我国电力部门的运行实践表明,不论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变压器,还是从国外厂家进口的变压器,在短路电磁力的冲击下,依旧有很多因绕组的抗短路能力不够而损坏的事故发生。分析以往的变压器,在结构上,轭部对应绕组部分的轴向压紧是最不可靠的,该部位的线饼往往难以达到应有的预紧力,因而该部位的线饼最易变形。而且由于轴向力过大或存在其端部支撑件强度、刚度不够或装配有缺陷而引起绕组升起将压板撑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轴向压紧不可靠,支撑件强度不够,安匝平衡性差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抗短路能力的66kV突发短路变压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66kV突发短路变压器,在变压器的下节油箱内设置三相三柱铁芯,铁芯上套有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高压线圈首端及低压线圈首、末端轴向出线,通过电缆引入套管;高压线圈采用全连续结构,三组合导线辐向两根并绕。
高、低压侧副压板均采用整体扇形副压板,且高低压侧扇形副压板为同一个圆心,对称放置;副压板与压板开定位孔,通过绝缘螺杆连接。
变压器的器身通过弹簧压钉压紧,弹簧压钉包括压钉、螺母、压盖、油缸、碟形弹簧以及定位钉,其中油缸内设有定位钉,定位钉外套置弹簧,弹簧一端部与油缸焊在一起的底座抵接,另一端部与压油缸的压盖抵接;压盖以上为油缸的外部,设有压钉及螺母;上述定位钉、压钉同轴设置。
所述油缸对应压盖侧边的部位设有销孔,与销子配合。
各线圈饼间垫块采用燕尾型锁紧垫块。
所有线圈内侧加设硬纸板筒,线圈撑条档份按照圆周均衡分配,撑条与硬纸板筒用胶粘牢固化处理。
主撑条、副撑条沿线圈内侧硬纸筒圆周均匀布置并固连。
线圈绕制幅向尺寸无正公差。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1.本发明优化了线圈的绝缘结构,改善线圈安匝平衡,在保证绝缘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线圈的横向涡流损耗,提高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
2.本发明高压线圈采用全连续结构,同以前的内屏连续式或纠结连续式相比,一方面,减少了线规品种,在简化图纸设计的同时,大大地减少了工人绕制线圈的时间,提高了绕制线圈的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线圈的整体平衡性,在同样的设计基础上可以大幅度降低短路时线圈的应力水平,提高产品的抗短路能力,对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提供基础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高压线圈全连续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弹簧压钉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副压板示意图。
其中,1为高压套管,2为中性点套管,3为低压套管,4为储油柜,5为箱盖,6为下节油箱,7为散热器,8为有载分接开关,9为弹簧压钉,901为压钉,902为螺母,903为压盖,904为销子,905为油缸,906为碟形弹簧,907为定位钉,10为上夹件肢板,11为副压板,1101为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本实施例以SZ11-50000/66突发短路变压器为例,是目前国内66kV电网挂网运行的容量最大50000kVA级的抗突发短路变压器。
如图1~3所示,本发明66kV突发短路变压器主要包括:高压套管1、中性点套管2、低压套管3、储油柜4、箱盖5、下节油箱6、散热器7、有载分接开关8。所有套管直接从箱盖5垂直引出,其中,高压套管1布置在高压侧,中性点套管2和低压套管3布置在低压侧;储油柜4平行于变压器短轴方向,伸出变压器;散热器7分别布置在变压器的高低压两侧,与变压器长轴方向平行。
在变压器的下节油箱6内设置三相三柱铁芯,铁芯上套有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高压线圈首端及低压线圈首、末端轴向出线,通过电缆引入套管;高压线圈采用全连续结构,三组合导线辐向两根并绕,如图4所示。
全连续式结构的线圈安匝分布好,大大提高了轴向机械力强度,而与内屏连续式和纠结连续式相比,结构简单,减少了线规种类,简化了图纸的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43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