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态变压腌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6048.9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2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泓;黄峰;张雪;胡宏海;张德权;张春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P1/00 | 分类号: | A23P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态 变压 腌制 系统 | ||
1.一种静态变压腌制系统,包括:
腌制液熬制池,其包括加热装置,用于对腌制液进行加热熬制;
腌制罐,其用于对待腌制物料进行腌制;
其特征在于,所述腌制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以及用于对腌制液进行冷却处理的冷却贮存池;其中,所述腌制液熬制池、所述冷却贮存池和所述腌制罐依次通过输液管道连通;
所述腌制罐的顶端连接有对罐体进行抽气和充气的调压装置,所述调压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接收所述控制系统的指令实现所述腌制罐内处于负压状态或正压状态;
所述腌制罐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其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根据所述控制系统的指令实现所述进气孔的开合;
其中,所述控制系统通过依次控制调压装置对腌制罐抽气使罐内运行在负压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打开进气孔使腌制罐回复常压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进气孔并通过调压装置对腌制罐充气使罐内运行在正压状态,所述负压状态、所述常压状态和所述正压状态依次交替运行,使所述腌制罐利用压力的变化实现对待腌制物料的腌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变压腌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一管体,其通过往所述管体内通入蒸汽以完成腌制液的加热熬制;
所述管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腌制液熬制池的侧壁上端和底部,且在入口处设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二控制阀以控制蒸汽进入,所述管体的中间段在所述腌制液熬制池的底部呈环形盘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变压腌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腌制罐罐体呈卧式的圆柱状,其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处均设有可密封盖接的法兰门;
所述腌制罐内部设有与罐体平行的轨道部件,其从所述进料口延伸至所述出料口,且所述轨道部件滑动连接有多层结构的物料托盘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变压腌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贮存池包括两个腔体,其中第一腔体存放待冷却处理的腌制液,第二腔体包裹在所述第一腔体的外部,通过往所述第二腔体内注入冷却水实现对所述第一腔体内的腌制液进行冷却;
其中,所述冷却水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至外部的冷却水提供装置,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上端,并设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三控制阀以控制冷却水的进入,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态变压腌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腌制液熬制池通过第一输液管道连通至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所述第一输液管道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第四控制阀;其中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与所述第四控制阀根据所述控制系统的指令实现将腌制液熬制池中熬制好的腌制液注入到所述第一腔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态变压腌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通过第二输液管道连通至所述腌制罐内顶部的喷淋管,所述第二输液管道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五控制阀,其根据所述控制系统的指令实现所述第二输液管道的启闭;
其中,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所述调压装置对腌制罐进行抽气使罐内呈负压状态并控制开启所述第五控制阀使所述第一腔体的腌制液进入所述喷淋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态变压腌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腌制罐之间还设有第三输液管道,其用于将腌制罐中的腌制液回收到第一腔体中;
所述第三输液管道一端连接所述腌制罐的底部并设有滤网,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其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六控制阀,所述第六控制阀根据所述控制系统的指令实现所述第三输液管道的启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态变压腌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液管道上还连接有第二动力装置,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并与所述第六控制阀配合,接收所述控制系统的指令将腌制罐内的腌制液抽回到第一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604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