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失调电流微调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63643.5 | 申请日: | 2013-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5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M·格斯滕哈伯;R·詹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3/45 | 分类号: | H03F3/45;G05F1/4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陈华成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失调 电流 微调 电路 | ||
1.一种包括失调电流微调电路的装置,所述失调电流微调电路包括:
第一双极型晶体管;
第二双极型晶体管;
第一辅助双极型晶体管,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并联电气连接的基极;
第一辅助电流源,其被配置来对所述第一辅助双极型晶体管进行偏置;
第二辅助双极型晶体管,其具有与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并联电气连接的基极;以及
第二辅助电流源,其被配置来对所述第二辅助双极型晶体管进行偏置;
其中所述第一辅助电流源和所述第二辅助电流源被配置来分别对所述第一辅助双极型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辅助双极型晶体管进行偏置,以便补偿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基极处的电流与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基极处的电流之间的失配,以及
另一电流源,其被配置来对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偏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辅助电流源和所述第二辅助电流源被配置成独立于加工类型来补偿所述失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与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是差分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具有由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驱动的第一输入端和由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驱动的第二输入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辅助电流源不包括在信号路径中,所述信号路径介于在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基极处接收的信号与所述放大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入端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辅助电流源包括电阻器,所述电阻器与所述第二辅助电流源中所包括的对应电阻器具有不同的电阻,以使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基极处的电流与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基极处的电流之间的第一差值大致上等于所述第二辅助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基极处的电流与所述第一辅助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基极处的电流之间的第二差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所述第一辅助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二辅助晶体管是超β双极型晶体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另一电流源被配置来对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二者进行偏置。
9.一种包括失调电流微调电路的装置,所述失调电流微调电路包括:
第一双极型晶体管,其具有第一集电极、被配置来接收第一输入信号的第一基极以及第一发射极,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具有第一基极电流;
第二双极型晶体管,其具有第二集电极、被配置来接收第二输入信号的第二基极以及第二发射极,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具有第二基极电流;
第三双极型晶体管,其具有第三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极并联电气连接的第三基极以及第三发射极,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具有第三基极电流;以及
第四双极型晶体管,其具有第四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基极并联电气连接的第四基极以及第四发射极,所述第四双极型晶体管具有第四基极电流;
其中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以及所述第四双极型晶体管被配置成使得所述第三基极电流与所述第四基极电流之间的第一差值补偿所述第一基极电流与所述第二基极电流之间的第二差值;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来从第一电流源接收第一偏置,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被配置来从第二电流源接收第二偏置,并且第四双极型晶体管被配置来从第三电流源接收第三偏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差值的量值大致上等于所述第二差值的量值。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放大电路,该放大电路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第一集电极的第一输入节点和连接到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所述第二集电极的第二输入节点,
其中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以及所述第四双极型晶体管被配置成独立于所述放大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入节点与所述放大电路的所述第二输入节点之间的电压的差值来减小提供到所述第一输入节点的电流和提供到所述第二输入节点的电流的差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未经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364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轧钢机用减速器支撑装置
- 下一篇: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复合式排气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