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饴糖酶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63722.6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5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市三和诺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24 | 分类号: | C12N9/24;C12N9/44;C12N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饴糖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啤酒酶技术领域,具体属于饴糖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酶制剂在医药、食品、轻工、化工、能源、环保和科研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它有其独特的催化作用,是由生命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它决定着生命机构内的化学反应,即新陈代谢过程。如果没有酶代谢就会停止,生命也就停止,由此可见人们生活中酶的重要性。酶的生产利用,几千年前原始造酒、制酱过程已经利用,而对其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真正认识酶的存在作用是从19世纪初才开始的,其制作生产利用是20世纪中叶才开始,1978年日本科学家铃木等人用固定细胞生产出α-淀粉酶,可谓酶制剂生产的一次重大革命,从此以后,国内外对酶研究开发进入了新的时代,发展十分迅速,为社会创造了宝贵的财富。以前淀粉糖工业啤酒糖浆生产在糖化工艺时大都采用真菌α-淀粉酶作为糖化剂,生产所得饴糖糖浆的葡萄糖含量偏高,熬温低、糖组分比例失调,糖的口感淡薄、这种糖浆在食品应用时保湿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饴糖酶,以β-淀粉酶为主要酶种,并模拟天然大麦芽的酶系组分复合了多种酶制剂,并加入麦芽糊精和淀粉作为稳定吸附剂生产出来的酶制剂产品。应用于淀粉糖工业的饴糖生产,可提高麦芽糖含量、糖浆的熬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饴糖糖浆的收得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饴糖酶,该酶包括β-淀粉酶、葡萄糖转化酶、普鲁兰酶,其质量百分比为β-淀粉酶85%、葡萄糖转化酶10%、普鲁兰酶5%;所述的β-淀粉酶PH6.5酶活50万u/ml、葡萄糖转化酶PH4.5酶活10万u/ml、普鲁兰酶PH5.5酶活2千u/ml。
饴糖酶制备方法,(1)将β-淀粉酶85%、葡萄糖转化酶10%、普鲁兰酶5%这三种酶液分别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配成原液;所述的β-淀粉酶PH6.5酶活50万u/ml、葡萄糖转化酶PH4.5酶活10万u/ml、普鲁兰酶PH5.5酶活2千u/ml。
(2)将配好的酶制剂原液中按质量比加入2-5%的麦芽糊精,10-20%的玉米淀粉,调PH值5.5-6.5;
(3)在喷雾干燥设备上进行干燥处理制得饴糖专用酶制剂。
所述的β-淀粉酶为专利号为CN102399763A,文件中的β-淀粉酶。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以β-淀粉酶为主要酶种,并模拟天然大麦芽的酶系组分复合了多种酶制剂,并加入麦芽糊精和淀粉作为稳定吸附剂生产出来的酶制剂产品。应用于淀粉糖工业的饴糖生产,可提高麦芽糖含量、糖浆的熬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饴糖糖浆的收得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β-淀粉酶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饴糖酶,该酶包括β-淀粉酶、葡萄糖转化酶、普鲁兰酶,其质量百分比为β-淀粉酶85%、葡萄糖转化酶10%、普鲁兰酶5%,所述的β-淀粉酶PH6.5酶活50万u/ml、葡萄糖转化酶PH4.5酶活10万u/ml、普鲁兰酶PH5.5酶活2千u/ml。
饴糖酶制备方法,(1)将β-淀粉酶85%、葡萄糖转化酶10%、普鲁兰酶5%这三种酶液分别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配成原液;所述的β-淀粉酶PH6.5酶活50万u/ml、葡萄糖转化酶PH4.5酶活10万u/ml、普鲁兰酶PH5.5酶活2千u/ml;
(2)将配好的酶制剂原液中按质量比加入2-5%的麦芽糊精,10-20%的玉米淀粉,调PH值5.5-6.5;
(3)在喷雾干燥设备上进行干燥处理制得饴糖专用酶制剂。
所述的β-淀粉酶为专利号为CN102399763A,文件中的β-淀粉酶。
以β-淀粉酶为主要酶种,并模拟天然大麦芽的酶系组分复合了多种酶制剂,并加入麦芽糊精和淀粉作为稳定吸附剂生产出来的酶制剂产品。应用于淀粉糖工业的饴糖生产,可提高麦芽糖含量、糖浆的熬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饴糖糖浆的收得率。
β-淀粉酶是将直链淀粉两个葡萄糖单位为间隔切断α-1.4葡萄糖苷键,并伴随活尔登反应而成为麦芽糖,但遇到支链时,它不能切断1.6糖苷键,而留下较多的短链糊精。因此,β-淀粉酶对淀粉的降解是不彻底的,最高不超过60%,通常的解决办法是用复合酶来解决此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市三和诺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北市三和诺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37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花盆
- 下一篇:一种温室菜地利用营养和肥源种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