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构件以及制造导光构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64432.3 | 申请日: | 2013-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5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坂本光秀;中嶋博;羽田野英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S·K·G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B29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件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构件以及制造导光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导光构件的一个或多个侧表面接收光线并且引导光通过一个或多个主表面的导光构件输出,作为一种用于朝向主表面扩散光的装置的在主表面内具有点状的凹部或槽状的凹部的构造已被经常提出(例如,参见专利文件1)。
然而,具有点状的凹部或槽状的凹部的导光板具有这样的问题,即,虽然在每个凹部的周围的小区域内能够保证亮度,但是在每个凹部的附近相对宽的区域内不能保证光线的足够的亮度。
先前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JP-A1-2005/09085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构件,其中通过改进扩散效率能够围绕凹部在宽的区域内确保光线的亮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导光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导光构件为通过一个或多个侧表面接收光线并通过一个或多个主表面输出光线的导光构件。在至少一个所述主表面内,通过加工的标记形成槽状或点状形状的凹部。熔融标记通过熔融材料的固化而形成在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内。
根据本发明的导光构件具有通过在形成为用于朝向所述主表面扩散输入光线的装置的凹部的部分内的熔融材料形成的熔融标记。熔融标记具有与凹部的底部表面或侧表面不同的表面状态,从而通过熔融标记扩散的光线显示与在熔融标记形成之前的凹部的底部表面或侧表面不同的扩散状态。此外,形成具有在熔融标记形成之前的凹部的底部表面或侧表面的边界表面,从而能够通过边界部分进一步不同地折射或扩散光线。因此,通过凹部的侧表面或底部表面的扩散和通过熔融标记的扩散得以结合,从而在围绕凹部的相对宽的区域内确保光线的高亮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导光构件中,所述熔融标记可以形成凹部的底部表面。通过形成具有熔融材料的凹部的底部表面,形成在凹部内的熔融材料的底部表面形成有与凹部侧表面不同的倾斜度。因此,通过熔融材料的底部表面扩散的光线显示与通过凹部侧表面扩散的光线不同的扩散状态。此外,通过使熔融材料流入槽状或点状加工的标记(凹部)中而制成底部表面,从而在凹部侧表面和熔融材料之间形成边界。因此,也通过边界扩散光线。以这种方式,通过在凹部侧表面和底部表面之间的边界的扩散和折射与通过底部表面的表面的扩散相结合,从而在围绕凹部的相对宽的区域内保证光线的亮度。此外,底部表面具有与凹部侧表面不同的扩散状态,从而通过改变底部表面的大小和形状能够得到光线的不同效果,或者能够改进通过输出表面的光线的输出效率。因此,能够在围绕凹部的相对宽的区域内改变光线的亮度,或者能够修改对确保光线亮度有效的围绕凹部的相对宽的区域。
在根据本发明的导光构件中,所述熔融标记可以为不均匀表面或粗糙表面。通过形成具有不均匀表面或粗糙表面的熔融标记,能够获得与在相对平的表面中形成的凹部侧表面不同的光扩散状态。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导光构件中,所述熔融标记可以具有不大于在所述导光构件的主表面上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部分的面积的1/5的面积。为了在凹部周围确保应用不同于底部表面的光扩散状态的相对宽的区域内的光线的亮度为不阻碍由于通过凹部侧表面的光线的扩散所导致的可视性的程度,所述熔融标记优选地具有相对于在所述导光构件的主表面上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部分的面积不大于的1/5的面积。
在根据本发明的导光构件中,所述熔融标记可以由在形成所述凹部时产生的从导光构件熔融的熔融材料形成。所述熔融标记并不通过在凹部形成之后通过将熔融材料浇注入凹部而形成,而是通过使存在于凹部部分内并且在加工槽状或点状凹部时产生的导光构件本身的熔融材料的回流而形成。以这种方式,能够在形成凹部的同时制造底部表面,而不需要浇注熔融材料以便单独地形成熔融标记的单独的步骤。
在根据本发明的导光构件中,所述凹部可以具有有所述底部表面的基本上三角锥台的形状、基本上圆形锥台的形状或者基本上矩形锥台的形状,所述底部表面由通过在基本上三棱锥形、基本上圆锥形或基本上四棱锥形的底部部分处的回流而制成的所述熔融标记形成。以这种方式,通过使导光构件的熔融的部分回流入基本上三棱锥形、基本上圆锥形或基本上四棱锥形的最深部分,也即,在顶点的方向上,在靠近顶点处形成底部表面。在以这种方式制造的底部表面中,边界形成在在回流之前的三棱锥形的侧表面和流动部分之间。因此,除了发生通过底部表面的表面的扩散以外,也发生了通过边界的扩散。因此,与三棱锥形、圆锥形或四棱锥形的凹部相比,发生了更复杂的光扩散,从而能够得到不同的光线的效果,或者能够改进通过输出表面的光的输出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S·K·G,未经株式会社S·K·G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44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