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69551.8 | 申请日: | 201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3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纪伦;张磊;李云良;董泽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E01C19/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混合 质量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控制方法包括:
一、建立数据库;
二、对现场混合料质量进行预测和监测;其中所述现场混合料是由沥青、集料与矿粉混合而成;
三、对现场混合料质量进行冷料和热料比例的调整,根据调整后的生产配合比进行拌合,控制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即完成了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控制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建立数据库具体步骤为:
(1)分析现场原材料,进行性能指标试验;其中,所述现场原材料包括沥青、集料与矿粉;
(2)对矿料进行调查取样,分析各矿料级配组成情况,根据目标配合比或生产配合比的组成比例,随机进行级配合成,得到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范围,判定合成级配的波动性并作为质量控制依据;其中,所述矿料包括集料和矿粉;
(3)根据步骤(2)得到的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范围,设计2~5种典型级配组成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不同级配组成的沥青混合料用量性能的测试,得出不同沥青用量与不同级配组成的沥青混合料性能;
(4)根据步骤(1)中的性能指标试验结果与步骤(3)中的不同沥青用量、不同级配组成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结果,以及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的试验结果,计算沥青膜厚度,建立材料指标、膜厚度、级配与混合料性能数据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性能指标为:
(a)测试沥青的密度及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粘度与溶解度常规指标;
(b)现场集料和矿粉的密度及根据密度进行筛分得到的筛分组;
(c)筛分试验分析筛分组集料的形状组成;
(d)根据筛分组集料形状比例,划分成各个分析单元,编号并记录质量;
(e)测试分析单元的表面纹理和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计算沥青膜厚度,建立材料指标、膜厚度、级配与混合料性能数据库具体为:
(a)测试沥青的密度及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粘度与溶解度常规指标;
(b)现场集料和矿粉的密度及根据密度进行筛分得到的筛分组;
(c)分析筛分组集料的形状组成;
(d)根据筛分组集料形状比例,划分成各个分析单元,编号并记录质量;
(e)测试分析单元的表面纹理和构造;
(f)粘附性或交互作用试验分析矿料与沥青的交互作用;
(g)根据筛分结果,按照生产配合比进行级配合成,分析合成结果,进行优化;
(h)根据级配优化的结果,分析相关的变异性指标,采用比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分析比表面积;
(i)沥青用量和密度指标,计算单位数量混合料的沥青体积;
(j)根据比表面积计算,单位数量混合料中矿料的表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对现场混合料质量进行预测和监测具体为:
(A)计算沥青膜厚度;其中,所述沥青膜厚度包括平均或有效沥青膜厚度;
(B)分析级配组成和沥青膜厚度;其中,所述沥青膜厚度包括平均或有效沥青膜厚度;
(C)将合成级配、沥青膜厚度与数据库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预测沥青混合料的性
能;
(D)预测的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与目标配合比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比,判断沥青混合料是否满足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955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