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69551.8 | 申请日: | 201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3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纪伦;张磊;李云良;董泽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E01C19/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混合 质量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沥青膜厚度参数的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质量预测、监测、调整和优化的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过程中,存在许多变异性因素,这些因素中有沥青指标的波动,有矿料指标的变异和波动,这些指标的变异和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针对指标的变异,如果不能很好地在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混合料施工配合比,这些波动因素将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而影响沥青路面的质量和路面的使用寿命。为提高路面的使用质量和服役寿命,必须针对现场材料情况进行混合料质量预测、监测、调整和优化。而当前,针对这一质量控制的技术手段上没有科学而完善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材料变异性对沥青混合料影响无恰当控制方法而提出的一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控制方法。
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控制方法包括:
一、建立数据库;
二、对现场混合料质量进行预测和监测;其中所述现场混合料是由沥青、集料与矿粉混合而成;
三、对现场混合料质量进行冷料和热料比例的调整,根据调整后的生产配合比进行拌合,控制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即完成了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控制方法。
发明效果:本发明提出了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控制完整的方法体系。建立了质量控制数据库,提出了控制程序,量化了质量控制的指标,阐明了质量控制的方法。解决和避免了质量控制过程中的盲目性。从根本上,解决了质量控制过程中,没有规范的工作程序、没有具体的优化指标、没有明确的分析方法的问题。发明中,对于质量控制指标—沥青膜厚度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填补了质量优化指标的空白,提高了质量控制的科学性,使得质量控制更接近工程的实际变异性特点,提高了指标应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控制方法包括:
一、建立数据库;
二、对现场混合料质量进行预测和监测;其中所述现场混合料是由沥青、集料与矿粉混合而成;
三、对现场混合料质量进行冷料和热料比例的调整,根据调整后的生产配合比进行拌合,控制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即完成了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控制方法。
本实施方式效果:本实施方式提出了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控制完整的方法体系。建立了质量控制数据库,提出了控制程序,量化了质量控制的指标,阐明了质量控制的方法。解决和避免了质量控制过程中的盲目性。从根本上,解决了质量控制过程中,没有规范的工作程序、没有具体的优化指标、没有明确的分析方法的问题。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质量控制指标—沥青膜厚度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填补了质量优化指标的空白,提高了质量控制的科学性,使得质量控制更接近工程的实际变异性特点,提高了指标应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建立数据库具体步骤为:
(1)分析现场原材料,进行性能指标试验;其中,所述现场原材料包括沥青、集料与矿粉;
(2)对矿料进行调查取样,分析各矿料级配组成情况,根据目标配合比或生产配合比的组成比例,随机进行级配合成,得到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范围,判定合成级配的波动性并作为质量控制依据;其中,所述矿料包括集料和矿粉;
(3)根据步骤(2)得到的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范围,设计2~5种典型级配组成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不同级配组成的沥青混合料用量性能的测试,得出不同沥青用量与不同级配组成的沥青混合料性能;
(4)根据步骤(1)中的性能指标试验结果与步骤(3)中的不同沥青用量、不同级配组成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结果,以及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的试验结果,计算沥青膜厚度,建立材料指标、膜厚度、级配与混合料性能数据库。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1)中所述性能指标为:
(a)测试沥青的密度及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粘度与溶解度常规指标;
(b)现场集料和矿粉的密度及根据密度进行筛分得到的筛分组;
(c)筛分试验分析筛分组集料的形状组成;
(d)根据筛分组集料形状比例,划分成各个分析单元,编号并记录质量;
(e)测试分析单元的表面纹理和构造。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4)中所述计算沥青膜厚度,建立材料指标、膜厚度、级配与混合料性能数据库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95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